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根据 2007-2011 年浙江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浙江省地闪监测资料,选取地闪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雷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作为浙江省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浙江省各市进行雷电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估,并结合 GIS 方法对浙江省进行了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为有针对性做好防御雷电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引用斜率作为新的变量,首次使地形改正一类奇异积分非奇异,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精密地形改政计算的若干技术问题,地形模型和某山区的试算结果均表明,以往线性近似误差较大,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24.
流域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监测项目。应用RS与GIS技术,对陕西省内秦岭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进行动态监测,得到2007、2009和2011年3期露天采掘场开发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近五年来露天采掘场的变化情况,统计出露天采掘场逐年的数量和面积变化。结果表明,近五年来该流域区露天采掘场数量和面积都在逐年增加,但2009~2011年与2007~2009年相比增幅减小,说明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开发活动得到了整治,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25.
借助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多源影像地表覆盖分类的一致性.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地表覆盖分类结果作为检验数据,验证环境减灾卫星影像数据分类精度的可靠性.结果证明采用高分辨率和中分辨率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地表覆盖分类,对于缺乏高分影像或者考虑节约成本的情况,用中分影像解决地表覆盖分类的宏观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基于GIS的城市雨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GIS技术在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建立了雨水管网设计的相关模型,重点分析了两类直接影响雨水管网工程的计算模型-水力优化计算与指标再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7.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些处理日常事物的信息系统,例如,人口调查管理系统是不同的。GIS的数据应包括位置、可能的拓扑关系、地物的特征等,数据结构比较复杂。本讲介绍GIS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及其空间数据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非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对马海盐湖泥湖高不溶物矿浆的絮凝沉降效果,给出了研究结果。此项研究对高不溶物可溶盐矿物母液的回收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根据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NX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段砂岩储层为低孔-特低、超低渗透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孔喉组合主要为中孔-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早期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使研究区长6段储层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作用。压实作用丧失的孔隙占原始孔隙的45.9%~65.6%,平均为56.5%;胶结作用丧失的孔隙占原始孔隙的21.8%~46.4%,平均为28.3%,粘土矿物、碳酸盐是造成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类型。长石、浊沸石、岩屑等的溶蚀作用极大改善了储层物性,改善了现今孔隙的22.2%~71.4%,平均44.2%。早白垩世末期,研究区长6储层已基本变为特低~超低渗透,该时期之后,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弱,储层物性基本保持到现今。  相似文献   
30.
针对沉积条件和埋藏过程对深层地层超压影响缺乏定量化的认识问题,通过构建反映不同沉积条件和不同埋藏过程的地质模型,运用盆地模拟软件数值模拟了不同岩性组合、不同上覆盖层厚度、不同埋藏方式和不同沉积速率条件下深层不同岩性地层超压的分布,并定量分析总结了沉积条件和埋藏过程对深层地层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速率和上覆盖层厚度的各自增大,深层地层中形成的超压强度都会随之增大,并且这种增大作用在深层泥岩中比在深层砂岩中稍大;随着地层中泥岩含量的增大,深层地层中形成的超压强度也会随之增大,相比沉积速率和上覆盖层厚度,地层中泥岩含量的增大引起的深层地层中超压强度的增大作用更为明显;地层埋藏方式的改变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深层地层中超压强度的改变,这种超压强度的大小改变规律在深层砂岩和泥岩之间、深层不同埋深泥岩之间不一定具有一致性,这与不同埋藏方式下地层中超压的形成同时受到多种演变规律不同因素的叠加效应有关。该研究可为深化认识深层地层超压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