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隐伏金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采样介质包括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和地气等.近几十年,澳大利亚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介质,并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地球化学勘查采样介质的理论和勘查进展进行总结,其勘查理论基础是土壤剖面中金-钙高度相关性,其成因机理较合理地解释为...  相似文献   
32.
戈壁覆盖区景观演化与AU的分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部一些戈壁荒漠区经历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准平原,景观演化过程改变了元素的分散模式,对地球化学勘查是很大的难题.为了研究戈壁覆盖区元素在准平原化过程中的分散与迁移情况,选择新疆金窝子金矿,并运用空气动力反循环钻开展了采样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金倾向于在矿体上方垂向剖面的顶层和底层土壤中富集;地表或近地表富粘土层...  相似文献   
33.
中国金的地球化学省及其成因的微观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600×104km2和东天山、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86×104km2的金分析数据,在全国圈定了15处金的地球化学省集中区,并发现与金矿成矿带或大型矿集区有关的地球化学省都具有多层套合结构特征。这种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地球化学省的形成是由高背景岩石、成矿作用和矿床风化产生的次生分散相互叠加的结果。高背景岩石提供了成矿元素的初始物源,成矿过程使得元素的进一步活化和富集,矿床风化产生元素的点源分散进一步形成叠加异常浓集中心,最后形成了具有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使用微米和纳米观测手段发现地球化学样品中存在大量微米至纳米级金微粒,这种金微粒具有极强的活动性,能被各种营力作长距离搬运,形成了大规模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金地球化学省。  相似文献   
34.
我国的干旱戈壁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准平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元素的迁移和再分配,使得地球化学勘查变得十分困难.本文以新疆金窝子矿区为例,针对戈壁覆盖区化探采样工作中出现的地球化学异常,从自然景观和地质演化人手,利用空气动力反循环钻连续实时取样,研究元素在戈壁覆盖层中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戈壁覆盖区准平原化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及迁移情况,进而让我们更深入地去研究荒漠戈壁区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35.
穿透性地球化学迁移模型的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通过研究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从隐伏矿向地表的迁移机理和分散模式,含矿信息在地表的存在形式和富集规律,发展含矿信息采集、提取与分析以及成果解释技术以寻找隐伏矿.  相似文献   
36.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以在中国不同景观条件下采集的154件土壤组合样的准确测试为基础,参考已发表的资料,综合提出了我国土壤79种元素和成分的丰度,初步研究了原岩和表生地球化学条件对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荒漠戈壁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以东天山为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中国的干旱荒漠戈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自然特点是极其干旱,沙漠和戈壁广布,土壤呈碱性.大部分面积尚未进行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即使进行工作的地区,由于风成沙和土壤碱性的影响,结果并不理想,难以了解整个地区资源潜力.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经过近10年发展,已经显示它不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能够快速有效地圈定战略靶区.因此,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被用于东天山1.5×105km2的调查试点研究,发现弱胶结层是干旱荒漠区超低密度调查的有效采样介质,并且深部含矿信息主要赋存在细粒级部分和氧化地球化学障中,使用细粒级部分与提取氧化物膜中的金属元素相互补充可以有效地识别含矿信息.使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有效圈定有利于大型矿床或矿集区战略靶区的目的.通过1.5×105km2地球化学调查,制作了30余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填补了东天山部分地区地球化学空白.新发现远景Cu、Au、U和W异常10余处,并发现东天山存在3条Cu异常带东天山北带、中带和南带,其中土屋铜矿和黄山铜镍矿都位于中带,新发现的维权铜矿位于南带,北带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相信这些异常的发现,对今后整个东天山矿产勘查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战略性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低密度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圈定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表弱胶结层细粒物质的强烈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使得深部迁移上来的活动态铀元素得以保存富集,可做为获取盆地中隐伏砂岩型铀矿信息的有效采样介质.铀钼组合异常是砂岩型铀矿的最显著标志.利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在整个吐哈盆地共圈出3个铀地球化学省,其中两处位于吐鲁番盆地周边,一处位于哈密盆地东南缘.新发现的哈密-骆驼圈子和鄯善县东南部地球化学异常极具寻找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9.
针对我国大面积的干旱荒漠戈壁中薄弱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项目组在国家“973”项目和地质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下 ,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和最新研制出的高灵敏快速活动态Au ,Pt ,Pd联测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 (ICP_MS活动态多元素分析方法 ,这在国内外尚数首次 ) ,在东天山 15万平方公里面积内开展了地球化学扫面实验 ,取得了如下重大进展 :1.将战略性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与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 ,在大面积荒漠戈壁覆盖区内新发现了十余处U ,Cu ,Au ,W ,Pb_Zn_Ag ,Pt_Pd…  相似文献   
40.
中国各类沉积物化学元素平均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各类沉积物化学元素平均含量鄢明才,迟清华,顾铁新,王春书(廊坊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廊坊102849)地壳化学元素丰度与分布的研究,在地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自美国科学家Clark。开创地壳平均化学成分研究以来,许多学者将自己的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