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8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迄今主要造山理论可归结为“三种观点”、“七种机制”和“同一作用”(略);大体说来,都认为造山是在挤压作用下完成的。对秦岭造山带及其相邻渭河造盆史的研究揭示;①中生代秦岭及相邻地区历经多次南北向强烈挤压,但并未上升为高山。②秦岭的抬升和渭河的下陷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邓乃恭 《地质论评》2007,53(5):607-607690
地质历史中有无地震?回答是肯定的。现代板块构造机制解决了地震的构造成因,同样地史中的板块运动也必然诱发地震。遗憾的是有关地史中地震(古地震)的报道实在是太少了,究其原因:①不认识地史中的地震记录;②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③忽视这一研究领域,或者将地震记录作其他成因解释。因此古地震研究就成了地质调查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区域地质研究久已表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具有典型的扬子地台的基底和盖层,西天山与东天山迥然不同,也是扬子地台西延的组成部分。因而提出一系列基本地质问题,诸如,扬子地台与华化地台真正界线在那里?我国古生代是否存在“东部地台,西部地槽”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造山与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乃恭  任希飞 《地质论评》1996,42(4):300-303
造山带和盆地成因是当前地学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多种主要造山理论和成盆学说;其中挤压造山说与拉张成盆论在众多学说中仍占主导地位。一般都认为造山带和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提出了造山和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环境,即他们的形成是由于挤压后效——拉张-均衡造山、成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