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皖南歙县、休宁一带晚震旦世下部兰田组上段钙硅质岩中发现碎屑流引起的滑塌砾岩层,上部皮园村组硅质岩中发现浊积岩夹层及风暴流沉积层,表明皖南地区晚震旦世应为半深海-浅海环境,而非通常所说的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122.
大别山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质流体是在应力作用下迁移演化的,把它们割裂开来研究是不可取的。流体包裹体面就是把地质流体与应力联系起来的好途径。通过对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可以揭示花岗岩在侵位冷却过程中经受的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受应力控制的流体运移和演化特征。统计了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中的主薄原、天柱山和司空山三个花岗岩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产状,并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数据显示,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特征相似,有NE和NWW两个优势方向,其中NWW向早于NE向,从NWW向到NE向均一温度、盐度降低,CO2含量下降;司空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明显不同,有SN和EW两个优势方向,EW向早于SN向。从早到晚流体的演化趋势为高温、高盐度、含CO2和CH4的流体演化为较低温度、低盐度、基本不含挥发组分的流体。司空山岩体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侵位于不同的区域应力场下,流体的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流体总的演化趋势一致:从高温、高盐度、富挥发分的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挥发分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23.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赋存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其中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从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建造、岩相古地理、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几方面讨论了辽东菱镁矿和滑石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菱镁矿矿床是元古代海相蒸发沉积条件下形成的,而滑石矿床则是由埋藏海水演化而来的富硅质高盐度的变质流体对镁质碳酸盐岩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4.
王国建  陈浙春  张宗元  邓平 《安徽地质》2002,12(1):39-43,58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简称井中化探)是20世纪90年代初油气勘探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在钻井过程中预测、判别油气储层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BC1井及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的D6井为例,在研究石油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井中化探成果发掘油气地球化学信息,重点描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了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差异,对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层进行预测和判别,为生产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地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5.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层为大石桥组二段的云母片岩;其下为大石桥组一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与云母片岩夹层。在大石桥组一段中未见菱铁矿体产出。研究表明,菱铁矿的δ18O值为5.2‰~13.8‰,低于围岩大理岩的δ18O值(11.2‰~22.8‰)。但两音的δ13C值大多接近零值,其中菱镁矿δ13C值变化为-1.4‰~1.2‰,大理岩δ13C值变化为-4.5‰~4 4‰。在菱镁矿层位中发现有石膏成层和脉状产出,其δ34S值为23.9‰~26.5‰,显示海相蒸发沉积特征。菱镁矿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存在三种不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类型Ⅰ显示中稀土富集特征,类型Ⅲ显示重稀土富集和正铕异常特征,它们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矿热液的特征。而类型Ⅱ显示与围岩大理岩相同的平坦型,反映继承了原岩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本文认为,辽东地区的镁质碳酸盐岩(镁方解石和白云石)可能是从蒸发的泻湖盆地中沉积的,而菱镁矿石则主要是沉积后富镁卤水下渗交代原岩碳酸盐岩形成的。由于大石桥组二段云母片岩渗透率低隔水性强,因此菱铁矿的矿化交代作用只发  相似文献   
126.
Antonio  Carlos  GONDIM  蒋少涌 《岩石学报》2004,20(4):829-836
本文总结了巴西两个最重要的滑石产地,Paran岷虰ahia区中滑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矿床的可能成因.巴西的滑石在世界滑石储量与产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巴西Paran岷虰ahia区的滑石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地体中.尽管该区的滑石具有不同的地质产状,与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共生的滑石最为重要.其他类型的滑石,如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的、在花岗岩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的、在花岗岩体中呈包体或顶垂体状的、则相对不重要.在巴西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滑石矿化主要发生在前寒武纪(Bahia区)和白垩纪(Parana区.滑石的成因模式主要有两类一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热液交代成矿模式,另一是起源于盆地热卤水的变质流体交代成矿模式.其中后一种成因模式可用来解释巴西的大多数大型滑石矿床,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如中国辽宁和乌拉尔南部的滑石成矿.  相似文献   
127.
黑色页岩的 Re-Os 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Os 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技术,既可用于定年又能用于示踪。国际上如何对沉积岩进行精确定年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示,Re-Os 同位素可以用于黑色页岩的精确定年,同时可用于示踪古海洋环境。笔者对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开展了 Re-Os 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537±10Ma。  相似文献   
128.
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对于古环境研究重要意义。笔者研究了浙江煤山剖面的新元古代地层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中δ13C,δ18O,87Sr/86Sr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演化。所分析的87Sr/86Sr值都大于0.714,同时大多数Mn/Sr比值在4~20之间。因为Sr在海洋中的存留时间很长(约3Ma),盖帽碳酸盐的87Sr/86Sr可指示冰期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而在雪球事件期间87Sr/86Sr不可能这么高。在冰期之后,由于冰期前沉积的大量碳酸盐岩和冰期时喷发的玄武岩与陆壳岩石一起风化,海洋87Sr/86Sr也不会升到如此之高,可以认为所研究地层87Sr/86Sr已被成岩改造。大多数δ13O大于-10,并且δ13O和δ13C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大多数样品记录了初始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演化曲线在碳酸盐盖帽以及陡出沱组-灯影组交界呈现明显的负漂移(-4‰~-3‰),在主要的陡山沱和灯影时期则最高升至+3‰~+4‰。碳酸盐盖帽中的δ13C负漂移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例如:因为在雪球事件时海洋中光合作用几乎完全中止,造成海水与海底热液中CO2(约-6‰)的δ13C值趋同;冰期后即使生物产量已经快速恢复,但是极高的碳酸盐沉积速率仍会造成较低的δ13C值;原来甲烷水合物在冰期后中释放出甲烷;冰期后原来分层的海洋发生垂向洋流。目前尚不能唯一地确定碳酸盐盖幔中的δ13C负漂移是由某一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物产量、大气中CO2含量和洋流都在雪球事件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陡山沱组碳酸盐岩中δ13C也逐渐升高到正常的正值。当大气中巨量的CO2通过风化、碳酸盐岩沉积和有机质埋藏等途径被移除以后,气候开始变冷。当气个冷到某个临界范围时,强烈的温盐环流造成的上升洋流把富集12C的深部海水带到表层海水,造成陡山沱组-灯影组交界处的δ13C表现负漂移,同时使大气中的CO2升高到正常水平。灯影时期的气候要比陡山沱稳定。大气和海洋环境在几乎整个灯影时期都维持在适合生态系统的状态中,因面灯影组的δ13C大多为正值。  相似文献   
129.
周枫  淩洪飞  蒋少涌 《地球学报》2005,26(Z1):199-199
现代海洋中的水成 Fe-Mn 结壳的 Nd 来自当时周围海水,因此利用 Fe-Mn 结壳可以恢复新生海洋 Nd 同位素演化历史,进面了解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变迁信息。海洋中 Nd 的来源包括河流或陆源 Nd、大陆边缘沉积物和风成粉尘中的可溶 Nd,以及洋中脊热液蚀变来源的 Nd。对海水、水成成因铁锰结壳和结核、洋脊热液喷发和河流输入的 Nd 同位素研究发明,陆源物质控制着大洋中溶解的 Nd。对于风尘输入对大洋中的REE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来自大陆和火山的风尘是某些局部大洋中的 REE 的重要来源,风尘与海水间的 REE 交换引起了某些洋区中 Nd 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相反,另有学者认为风尘对北太平洋中的溶解 Nd 总量没有影响。笔者分板子一块来自中北太平洋的铁锰结壳样品(MDD53)的 Nd,Pb 同位素,得到了该区新生代以来的 Nd,Pb 同位素演化历史。通过对比该结壳和岩心 LL44-GPC3 中粉尘的同位素演变曲线,发现二者的 Pb 同位素变化规律十分相似,证明结壳中的 Pb 主要来自粉尘。与 Pb 同位素相反,二者的 Nd 同位素演化完全不同。中国黄土的ENd值远低于中太平洋深水中的ENd值。因此,笔者认为风成粉尘对太平洋深水中溶解的 Nd 总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结壳的 ENd值介于大陆和岛弧火山的值之间,说明新生代太平洋海水中的 Nd 主要来自河流、大洋边缘大陆风化及大洋环流携带大源自其他大洋的 Nd,新生代 Nd 同位素比值的增长主要是国为太平洋边缘岛弧的风化剥蚀作用和火山活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0.
文章对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和玢岩铁矿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火成岩性质和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三类矿床在成矿地质条件上各具特色,表现在:成矿构造背景上,斑岩铜矿和浅成低温金矿均以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是陆内环境;而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的形成环境可能为陆内似裂谷环境.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及玢岩铁矿的主要围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岩系、中酸性次火山岩及中基性次火山岩;围岩蚀变分别以硅化、钾化、钠化为特征.浅成低温金矿床成矿流体以低盐度、低温(200~300℃)为主;而斑岩铜矿中则主要是高温(400~800℃)高盐度的流体;玢岩铁矿成矿温度介于两者之间.从低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高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到斑岩型矿床,流体中大气水含量逐渐减少,岩浆水含量逐渐增多.成矿物质来源上,Fe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或原始岩浆,Cu,Au,S和Na等成矿物质的来源更为复杂,还可能来源于与岩浆无关的围岩,其他的可能还包括Cu,S的岩浆混合来源以及Na的高盐卤水来源.一些特殊的岩石类型,如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及碱性岩与陆相火山岩矿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