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喀纳斯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喀纳斯风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对各分量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1)景区的限制因子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景区的适宜承载力为2 352人次/日,极限承载力为2 822人次/日;(2)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为全年弱载,旺季适载,旺季高峰目超载,旅游淡季严重弱载;(3)景区各景点承载力利用水平不同,游客多聚集在观鱼亭和湖边.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空分流、新增景点等调控措施解决景区超载和弱载问题,为景区的规划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252.
烈度,过去是按照判定表由人进行判断,而在1996年,烈度判定发展为将地震仪记录的原始波形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出“计测烈度”。从此排除了由人的判断而引起的误差,使实时烈度信息的发布和观测点的高密度设置成为现实。一想到“地震”这两个字,打开电视机用不上几分钟就能看到各地地震烈度的信息。这样一个传媒系统,日本可以说其防灾体系在世界上也是值得骄傲的。  相似文献   
253.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Ⅵ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深断裂。该次地震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间有一定距离,依据宏观震中位置判定,发震构造为布伦口断裂。  相似文献   
254.
塔里木河中游典型绿洲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盐渍化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基础, 是建立地面数据和遥感数据关系的桥梁。本文以塔里木河中游典型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 采用光谱学技术以及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首先, 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去噪、剔除水分吸收波段), 以便消除仪器本身噪声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并且计算了部分盐渍地样本的光谱吸收特征参数, 说明相同程度的盐渍化土壤具有相似的吸收特征;其次, 研究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与盐分因子(八大离子、电导率(EC)、含盐量(salt content)、pH、总溶解固体(TDS)等) 之间的关系, 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盐分因子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建立定量回归模型,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含盐量、SO42-、TDS、EC与原始光谱数据的相关性分别是0.746、0.908、0.798 和0.933,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对于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土的光谱特征研究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盐渍土理化特征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理论奠定科学积累, 并进一步为干旱区土壤盐渍化、沙漠化灾害等环境恶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55.
为了有效地在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上段(克上段)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上段储层岩屑含量高,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偏低;分析了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沉积因素(基质含量、岩性及砂砾岩成因类型)是内因,砂砾岩储层中,基质含量与物性成反比;牵引流物性好于洪流型,碎屑流型最差;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为外因,压实作用造成砂砾岩孔隙结构变差,胶结作用在富基质和含基质型具有破坏作用,而对于贫基质型起保护作用;通过对砂砾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的储层分为4类,并绘制了有利储层分布图,扇三角洲前缘内带物性最好,外带次之,平原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256.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气候干旱的敏感性和恢复力2个角度选取10个指标,对该区2001-2010年的农业气候干旱脆弱性进行评价。通过计算新疆各地(州)农业气候干旱脆弱度并绘制新疆农业气候干旱脆弱性区划图,分析该区农业气候干旱脆弱性的年际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及规律,初步探讨了其成因,提出缓解新疆农业气候干旱脆弱性的科学对策。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区农业气候干旱脆弱度在时间尺度存在差异性变化,并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总体呈现出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状况,主要原因不仅有地形、水文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差异,还包括经济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研究、灌溉设施、全民意识和政策管理等社会经济因素,可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措施、根据气候采取种植结构格局和方式、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水资源、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等措施,缓解干旱影响、降低区域干旱脆弱性。  相似文献   
257.
新疆阿勒泰地区2002-2011年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技术支持下,应用气象数据(主要为气温、降水)、基础地理数据及2002-2011年时间序列的Landsat TM、ETM+、MODIS/Terra+Aqua MCD43A4遥感影像产品,对阿勒泰地区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索气象因素影响下阿尔泰山冰川积雪和地表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阿尔泰山6月2日的冰川积雪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8月21日的冰川积雪面积则呈波动减少趋势。从景观格局的特征来看,随着夏季冰雪融水量增加,水资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时段内水域总面积增加了57.91 km2,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湖泊和水库,2011年的湖泊和水库面积分别为1 044.33 km2和196.27 km2,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16.67 km2和101.79 km2;沼泽湿地和坑塘湿地的面积变化呈一定的起伏,2002-2011年间面积分别减少了35.91 km2和24.27 km2,湖泊和水库的破碎度较低,沼泽湿地、河流和坑塘湿地的破碎度高,表明沼泽湿地、河流和坑塘湿地对气象因素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258.
克里雅绿洲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MATLAB7.0对新疆克里雅绿洲225个土壤样品的土壤含水量和28组地下水埋深数据进行处理,用线性回归法和多重回归法对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 cm、15~20 cm、45~50 cm和0~50 cm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7、-0.8580、-0.8551和-0.8574;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上而下其关系逐渐增强,其中以15~20 cm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最强;由多重回归分析确定经验方程,其判定系数达到0.6631,说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可作为评估地下水开采利用与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9.
从哈萨克斯坦地震生物观测的发展历史入手,简要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地震生物观测网的现状,地震生物观测的对象与方法,地震生物观测的信息采集内容等;归纳了利用地震生物行为资料开展地震预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比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对地震生物观测认识的差异等;最后,阐述了计划在新疆地区建立专业地震生物观测站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0.
新疆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南天山地区2010~2013年间的10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以相邻两期流动重力值作为单元,计算出监测区重力场变化量,分析了该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和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总的变化趋势具有以巴楚、麦盖提为界西边重力场增强,东边重力场减弱的特征,区域内重力变化极值区多出现在南天山与西昆仑交汇区,重力场变化梯度也较大,塔里木盆地重力场变化梯度较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