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精细地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诗勇  李自安 《地学前缘》2005,12(3):314-314
精细地质是油田在高含水阶段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各种开发调整方案及决策制订的依据.现阶段精细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储层流动单元及地质建模等方面.它们涵盖了从储层划分、几何形态到砂体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2.
湖南麻阳、车江铜矿床的有机质及生物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湖南麻阳、车江铜矿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铜矿的有机质及生物成因证据,藉比对铜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3.
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水驱采油后期,油层的含水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量的可动剩余油却滞留于地下。要提高这部分油层的采收率,必须加强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认识。精细地质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对其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从储集层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特征出发,概述了精细地质研究的内容为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流动单元的研究、表外储层研究、地质建模等。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4.
广西减灾防灾天气预警系统的由区、地、县三级计算机网络组成,对广西各种天气进行监测、预警,在广西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湖南车江铜矿的成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华  李自安 《矿床地质》1997,16(3):244-253
对湖南衡阳盆地的车江铜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江铜矿是一种低温沉积型铜矿,其成因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经历了沉积富集,成岩富集和表生富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海岛开发的特殊战略意义,论述了浙江海岛的成因类型、基本特征以及建港条件,并对海岛港口的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通过盆地碎屑沉积物分析示踪源区,进而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盆地沉积物中的锆石不但分布广泛,而且稳定性极强,因而能保存大量的源区信息。随着锆石裂变径迹及U-Pb年龄谱分析等新测试技术的发展,锆石的形态、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已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目前在综合利用锆石的形态、成分组成及年代学特征进行物源示踪的一些主要进展。由于物源示踪的复杂性,在利用锆石进行物源示踪时,应充分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密切结合其它物源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88.
辽西地区中生代环境变迁及生物演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辽西中生代盆地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辽西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环境变迁,从早期(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过渡到中期(晚株罗世)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最后再次过渡到晚期(早白垩世)温暖潮湿气候环境,其间发育有三次较大的火山作用;气候环境的巨变引起生物演化的更替,强烈的义县组火山作用一方面造成脊椎动物的集群灭亡,另一方面导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早期鸟类的出现也是这一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
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关键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朱自安  雷军 《干旱区地理》2003,26(4):385-390
退耕还林工程在新疆自2000年开始试点和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来,虽然其效益尚未明显地显现.但可以肯定韵是,它将使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得到改善,减小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延缓和削弱局部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过程。本文介绍了新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原则与措施以及新疆的退耕还林模式,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状况和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0.
陆内造山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形式,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和一般造山带的地层学特征。笔者以燕辽造山带为例,将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划分为前造山期地层、始造山期地层、主造山期地层和重造山期地层四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这四种不同构造层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