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热带气旋经过台湾岛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董林  端义宏 《气象》2008,34(7):10-14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6年共58年的<台风年鉴>或<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将资料线性插值到1小时,挑选出经过台湾岛的热带气旋(TC),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TC经过台湾岛时的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C从东侧登陆台湾岛损失的强度为西侧登陆损失强度的2倍以上;TC登陆时的路径方向与台湾中央山脉长轴的交角越接近垂直,其过岛损失的强度越小,在岛逗留的时间越短;TC登陆台湾岛东侧时强度损耗与TC登陆前其自身的强度呈正相关,而登陆台湾岛西侧则没有明显的统计规律;TC从台湾西侧登陆时不但出现强度不变或者增强的几率更大,而且强度增强也更多.  相似文献   
182.
地形对超强台风罗莎降水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奕武  端义宏  余晖 《气象》2009,35(9):3-10
为了进一步加深地形对台风降水影响的细节了解,用变分法合成的高分辨率降水资料和地形资料,结合日本再分析资料,对0716号台风罗莎登陆期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过程降水量与地形相关分析表明,沿海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较大.强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山体的迎风坡上.分析1小时降水量在不同强度区间的频次分布,发现在山体地形的影响下,山脉区域降水加强.浙江东南沿岸的山体引起的降水增益相对东北沿岸区域的山体偏大.利用日本再分析资料和地形资料计算了气流过沿海山体时的无量纲数Fr值.由于气流Fr较小,气流过浙江沿海地形时更容易翻越山体.抬升位置发生在迎风坡上,因而强降水区也落在迎风坡上.东南沿岸区域的地形对迎风气流的强迫垂直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渗透比东北沿岸区域更深厚,这是导致东南沿岸区域地形对降水增益比东北沿岸区域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3.
184.
刘志宏  王芃  沙茜  万传彪  高军义 《地质学报》2010,84(9):1275-1283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带的中段,跨越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和索尔库里盆地三个构造单元,阿尔金斜坡带总体上表现为大致向南倾斜的斜坡,是一个在三位空间上变化的曲面,其包络面的走向与阿尔金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阿尔金斜坡带由与阿尔金断裂伴生的轴向近东西、靠近断裂逐渐向其收敛的背斜构成,在阿尔金山前表现为一系列斜列鼻状构造,在空间上呈宽缓的、隆拗相间的有规律性变化,在大部分地段表现为由堆垛式双重构造自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形成的大型背斜的前翼。根据背斜前翼生长地层确定阿尔金断裂自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38Ma)开始形成,至今一直处于持续的活动状态。在下干柴沟组上段至上油砂山组沉积时期(38~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较小,自狮子沟组沉积开始(8.1Ma),断裂的活动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85.
交口县岩溶水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地下水的运移及富集规律主要由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在综合分析山西省交口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岩溶水运移和富集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实际的勘察资料分析出交口县控制岩溶水的岩溶形态特征。以此为基础,对交口县岩溶水运移和富集规律作概括性的总结,同时根据当地的抽水井涌水量资料,将交口县岩溶水按不同程度划分为三个带,从而为交口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6.
河流砂岩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流砂岩是陆相盆地常见储层类型及油气储集有利场所。由于河流改道迁移频繁,河流相沉积常为砂、泥岩交互且岩性横向变化快,造成地震反射呈断续特征,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砂、泥岩分辨和预测难度很大。笔者在分析河流砂岩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的基础上,研究和讨论了砂岩的精确标定、等时地层格架下的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提取,优选地震振幅类属性和分频处理预测薄层砂岩的平面展布,构建合理的地质模型,优选参数进行拟声波反演预测砂岩垂向分布及厚度变化等储层预测中的技术问题。通过实际应用和资料验证,采用技术方法合理,并取得了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7.
辽西早白垩世火山岩喷发期次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彰武—黑山地区位于阜新—义县盆地以东,除第四系表土大面积覆盖外,露头区内最常见的就是火山岩系。而火山岩层位、喷发期次和时代的确定对辽西化石层、找煤、构造及沉积演化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次工作是在系统收集了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年龄的基础上,对阜新—义县盆地和彰武—黑山地区采集的11件火山岩样品进行了SHRIMP U-Pb同位素分析;系统收集了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年龄,结合新测得的数据提出辽西地区的白垩世的火山活动分五次,活动时间分别为132±1Ma、126±1Ma、122±2Ma、115±2Ma和100±5Ma。基于统计学结果认为引起辽西地区乃至东北地区地壳减薄的起止年龄为132±1Ma至115±2Ma。  相似文献   
188.
利用钻探、测井及地震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驾掌寺—小龙湾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作用分析,编制了各种单因素图件及古地理图,识别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以及滨浅湖等古地理单元。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来自东侧东部斜坡带和西侧中央凸起,并在区内沉积中心—驾掌寺—小龙湾凹陷处汇集,在适宜的气候、缓和的构造背景、适中的沉降幅度、较少的碎屑输入条件下,有一定水体深度的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区是成煤的有利地带,巨厚煤层分布于小龙湾地区的小14井、小5井以及小31井一带。  相似文献   
189.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