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71.
272.
一高度信息化社会与信息港设想目前“传真”已付诸实现,“电视会议”已不是梦想。由于通讯手段多样化、精湛化,将来职员有可能在家办公。  相似文献   
273.
274.
贝克线法是为了确定或比较折光率而广泛使用的方法。两个矿物粒相接,矿物粒在浸液中时,通过上下调动显微镜焦点,看边界线向哪个方向移动就是哪个方向折光率高的方法。根据同一原理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Schroeder van der Kolk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上放入遮断一部光线的光栏(Stopper),通过斜向光线看边界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5.
水晶中的日本式双晶(斜交双晶,C轴间倾角84°33′,接合面(1122),在形态上与单晶有明显差别,从来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晶体.它与共存的六角状单晶相比,日本式双晶的水晶体形较大,形状作平板状,最大的甚至有呈扇形的.日本式双晶所以具有这种特征,过去认为是双晶上面凹入角优先成长之故.最近据北村与砂川等人对长崎县奈留岛产日本式双晶的水晶进行X射线形貌(topograph)法的研究,认为其原因并不是晶体凹入角本身的问题,而是在凹入角处集聚的位错成为晶体生长的活动中心的缘故.通过他们的研究结果开始弄清有下列几点:1)日本式双晶的双晶面是高指数的,因此有人认为它不是接触双晶,而是X字型的贳入双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仍应属于接触双晶.因之日本式双晶的V字型不是X字型的一半,而相当于Y字型的上半部.  相似文献   
276.
<正> 1,会议名称:国际重力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2,时间:1983年8月11日—8月13日;3,会议地址:西德汉堡大学地球物理教研室;4,与会者: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58人(西德18名,法国和中国各4名,美国和意大利各3名,其他国家1—2名,日本1名);  相似文献   
277.
大陆架上沉积物的分布,对解释古地理、古环境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Emery(1968)曾认为全世界大陆架表面有(?)0%分布着与现代沉积环境全无直接关系的残存沉积物.因此在研究现代沉积物时,就要求在明确沉积盆地的形成史的同时,还要从综合的观点出发对沉积物的来源、搬运通路、沉积时代、沉积盆地中水文环境、生态环境的底质等作一定的调查研究.尤其沉积物的沉积速度是评价现代沉积物时不可缺的因素.现对喷火湾及其周围大陆架的沉积速度作下列四点研究:1.使用声波探测可以求出现代沉积物的层厚  相似文献   
278.
由于噪声与干扰的存在,导致卫星云图接收过程中产生丢线、马赛克等异常数据。依靠人工进行检测与统计,不仅工作效率低,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研究基于霍夫变换的卫星云图异常数据的检测方法,并且结合其分布特点,针对卫星云图实时性要求高、传统霍夫变换运算量大的问题对边缘检测算子检测方向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有效提高30%的运算速度。实现对卫星云图异常数据的准确定位与快速检测,对于日后排查干扰源,进一步提高卫星云图接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9.
黄土是研究环境变化的重要材料,揭示其物源及成因有利于解译其蕴含的环境信息。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黄土地层的矿物组成、粒度、稀土和微量元素、石英砂表面形态,进而探讨九寨沟黄土的物源及成因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黄土属风成沉积物,黄土物质既有来自邻近地区的冰缘沉积物,也包含北方远源的风尘物,具有多源性特征;青藏高原东缘黄土与南缘黄土的物源明显不同,揭示出青藏高原内部的冷高压对其边缘地带黄土沉积并无直接作用,而局地的山谷风对黄土沉积可能贡献更大。因此,利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的黄土研究环境变化需重视地形因素,同时应加强多剖面的对比。此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对黄土物源的指示意义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80.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集区火山-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勇  唐菊兴  张丽  郎兴海 《地质学报》2014,88(8):1528-1538
通过对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集区内各期次火山—岩浆岩开展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合岩浆锆石U-Pb年龄,可将矿集区内火山—岩浆岩划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早—中侏罗世火山—岩浆岩:包括富矿安山质凝灰岩、成矿早期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成矿期石英闪长斑岩、含粗粒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斑岩、以及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第二组为始新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第一组火山—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具有高度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以及年轻的单阶段模式年龄,初始εHf(t)值分别为+13.76~+17.50、+12.24~+18.79、+14.39~+17.64、+12.50~+16.26、+10.66~+15.44之间,高度亏损的铪同位素组成表明该组火山-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同时相对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该组火山-岩浆岩并未经历过壳源物质的混染,即该组火山岩浆岩形成于洋壳之中的岛弧环境,火山-岩浆岩可能受控于深部同一岩浆房。第二组始新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初始εHf(t)值介于+5.75~+9.42之间,与冈底斯南缘同期岩体εHf(t)组成类似,起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