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造山带构造发展样式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应用马杏垣教授倡导的构造解析方法,对湘赣边区NNE 向走滑盆岭山链的构造发展过程及样式进行了研讨,论证了该地区前中生代EW 向古特提斯构造体系与中新生代NNE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之间的立交桥式横跨叠加关系和构造背景,建立了华南陆壳俯冲 会聚走滑转换造山模型,提出了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新概念,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文中强调,发育在湘赣边区的NNE 向走滑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南段的主干成分,由NE30°同向走滑断裂(P) 和NW320°反向走滑断裂(R′) 交织而成的雁列菱形网结系统是该断裂在地表的基本构造样式。大多数陆壳俯冲型和会聚走滑型的花岗岩都具剪切重熔成因,雁列的半地堑盆地和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体主要受走滑 伸展变形场所控制。指出自晚三叠世以来,该地区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重大构造转换和两个性质及发展趋向相反的走滑造山过程,即印支晚期的陆壳俯冲向陆内会聚走滑转换和侏罗纪时期的会聚走滑造山;早白垩世开始的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转换和白垩纪- 老第三纪的离散走滑造山。每次构造转换和构造变形对该地区的成岩成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活化构造成矿理论和大地构造控矿观点,探讨尼日尔阿加德兹大型富铀成矿区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从多阶段构造演化、多成矿铀源、多成因复合成矿角度,提出大型富铀成矿区铀成矿的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斯特列佐夫斯克铀矿床构造岩浆活化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超大型斯特列佐夫斯克铀矿床区域构造、矿床地质构造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岩浆活化控矿规律,指出它对我国赣杭火山带同类型的铀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俄罗斯额尔康斯克超大型铀矿田产出的区域构造,中生代活化的环形构造和深部源构造、碱性岩浆活动以及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5.
亚欧东西向活化构造铀成矿带划分依据及铀成矿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欧东西向活化构造铀成矿带,其铀资源量约为全球的50%,是全球最重要的大陆洲际铀成矿带。该带地质构造和成矿复杂,活化构造作用延续时间最长,从早元古宙至今断续发生活化作用,以中新生代活化最为强烈。文章从大地构造及其演化控矿的角度,以铀成矿域为单元,对划分该铀成矿带的大地构造、深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铀成矿分布等依据及铀成矿域分布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江西相山地区中,新生低构造演化对富大铀矿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型:成矿前的走滑剪切;成矿期的伸展拉张;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江西相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富大铀矿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 ,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式 :成矿前的走滑剪切 ;成矿期的伸展拉张 ;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