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金乌兰和冈齐曲蛇绿岩的发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7月,中国青海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地质组在岗齐曲和西金乌兰湖两地发现一套蛇绿岩。初步研究表明,这套蛇绿岩是晚古生代的产物,属于金沙江蛇绿岩带。见于西金乌兰湖以北的蛇绿岩大致分布在宽约8km,近东西向断续延伸约70km 范围内(东经90°10—90°50′,北纬35°19′—35°23′)。其中构造混杂岩由硅质岩和千枚岩构成混杂岩基质,大小不等的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灰岩、大理岩等岩块杂乱地散布在这些基质中。辉长岩大多属高位均质辉长岩,也有少量条带状堆晶辉长岩。蛇绿岩被浅海相粗砂岩(T2?)不整合覆盖。不整合面上堆积了砾岩或含砾砂岩,砾石成分主要是硅质岩,还有辉长岩等。不整合面以上的岩石变形较弱,只有脆性变形,韧性变形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第三纪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基本属于钙碱性火山岩系列,是岛弧火山作用的产物。该岩石组合中,随岩石中SiO_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斑晶数量减少,微量元素Cr、V丰度降低,Sr、Ba丰度下降,这些揭示了岩浆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稀土元素的系统变化也证明了这一点。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所验证了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连续激光直接对岩石光片样品微区熔样,以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质谱计测试,对南极乔治王岛玄武岩样品进行(40)Ar-(39)Ar法定年,取得了成功。样品置反应堆中心E-5孔道,以1.8×10(18)n/cm2的快中子总通量照射,时间为50h,放射性冷却后进行测定。样品的加热源为自行设计的Nd:YAG固体激光器,以He-Ne准激光器导光。测定中对4个250μm直径的微区分别在1500℃高温熔融,经Zr-Al泵纯化的气体用MM1200质谱计测量氩同位素各峰值。经计算得到该样品的等时年龄为52.4±1.1Ma,远远低于江个点的视年龄值,而((40)Ar/(36)Ar)>>295.5。这不仅证明该样品含有过剩氩,同时也证明了由K-Ar稀释法得到的偏高年龄值亦是样品中存在过剩氩造成的。激光微区等时年龄的获得进一步厘定了南极乔治王岛北海岸火山岩时代为第三纪,同时证明了我们建立的激光质谱微区、微粒熔样和测定技术是可行的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5,7(3):24-35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15.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汉那角火山岩地质及火山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大别岳西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金成伟  郑祥身 《岩石学报》1998,14(4):493-502
岳西地区花岗岩类主要由主簿原和白马尖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小岩体和晚期的淡色碱长花岗岩岩体组成。主要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为造山后花岗岩。岩基中花岗岩的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主簿原花岗岩含有褐帘石,岩石化学显示为过铝质(A/CNK约为1.1),稀土配分为右倾的、中等负铕异常(Sm/Eu为0.16~0.25)曲线。花岗闪长质的、没有变形的小岩体中普遍含有角闪石和榍石,岩石化学表现为准铝质(A/CNK为0.8~0.9,A/NK为1.5~1.8),稀土配分为右倾的无铕异常(或略有正铕异常)的曲线,但其形成时代和εNd(0)值与主要岩基相同。花岗岩类的εNd(0)值均为较大的负值(-17~-26),在εNd(0)-εSr(0)图上,表现为一条水平带状分布,显示其源岩为存留时间很长的古老地壳。  相似文献   
17.
岩石微区激光探针质谱40Ar/39Ar定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激光40Ar/39Ar测年技术,在岩石光片上成功地对贵州绿豆岩、南极地区3块火山岩及江西德兴钠长花岗岩进行了多点微区等时年龄测定;消除了过剩Ar的影响,部分样品作了40Ar/39Ar坪年龄谱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多种成因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多斯角的粗玄岩和第三纪的岩云闪长岩显示出同成因的特点、和依诺特角第四纪橄榄玄武岩一样,它们均具有原生地幔的同位素组分,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  相似文献   
19.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牲和火山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则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支组成的一套蚀普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江地区上新世至全新世玄武质火山岩基本属于钠质碱性系列岩石。随时代变新,岩石的硅酸不饱和程度和碱含量增高,出现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具轻稀土富集的特点,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等)。据估算,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响碧玄岩分别为上地幔14.4%及3.2—3.5%部分熔融生成的。这是在库拉板块俯冲作用下,地幔上隆引起的弧后扩张使敦化-密山断裂复活,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