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三队经过一年的地质工作,在河南省息县濮公山提交了《息县濮公山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探明水泥灰岩矿储量3448.57万吨。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流域地下水更新时间估算(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ssential fo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In this paper,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in non-flood season,flood season and water year has been determined from daily streamflow hydrograph of te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Wudinghe River Basin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Results have showed that:baseflow recession constant in Wudinghe River Basin ranges from 0.72 to 0.94 with a larger recessio...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序列实测日径流资料,分析了无定河流域的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1.38~15.69 mm,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2.9%~4.4%,基流补给率约为73.6%~86.8%;②就三个分区而言,年均地下水补给模数、降水入渗系数以黄土区最大,河源区次之,风沙区最小;而基流补给率以河源区最大,黄土区次之,风沙区最小;③趋势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并进一步导致了基流量的减少。但是基流的减少程度高于补给量。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上游水源区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湿地,对维持华北平原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白洋淀流域水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唐河上游流域为例,根据流域内1960-2008 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气候弹性系数和水文模拟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上游水源区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径流下降趋势显著,下降速率为1.7 mm/a,且径流在1980 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唐河上游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38%~40%,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减少起主导作用,为60%~62%。为维持白洋淀的生态功能,必须保证一定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开展湿地生态用水调度与监管。  相似文献   
16.
潮白河源区生态流量的谱系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通过河流不同流量形态的生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流量的内涵 及其谱系结构,将生态流量谱系划分为极低流量、低流量、高脉冲流量、高流量、极高流量五种流量形态。以潮白河 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大阁水文站1956~2003 年48 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对参照期(1956~1974 年)和影响期 (1975~2003 年)的生态流量谱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期较参照期多年平均极低流量、低流量、高流量分别 减少了31%、4%、9%,极高流量消失,高脉冲流量则增加了5%,若以参照期生态系统的状况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目 标,就生态流量而言,潮白河源区须通过合理的水量调控应重点增加极低流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水源区径流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As the largest wetlan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the Baiyangdian Lak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water balance and ecological health of NCP.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decreasing streamflow in the Baiyangdian Basin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human activitie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water and eco-environmental issues.In this study,we quantifie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streamflow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Baiyangdian Lake,based on analyses of hydrologic changes of the upper Tanghe river catchment(a sub-basin of the Baiyangdian Basin) from 1960 to 2008.Climate elasticity method and hydrological modeling method wer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streamflow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by 1.7 mm/a and an abrupt change was identified around the year 1980.The quantific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limate variations accounted for 38%-40% of decreased streamflow,while human activities accounted for 60%-62%.Therefore,the effect of human activitie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on the decline of the streamflow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Baiyangdian Lake.To keep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the Baiyangdian Lake,we suggest that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and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should be guarante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豫西南地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上元古界栾川群与铅锌银有关的沉积建造中元素含量分布、表生富集特征及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 认为官道口群、栾川群是铅锌银矿的矿源层, 并指出龙家园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是寻找与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关的层控铅锌银矿床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9.
近日,河南省地勘二院在豫西矿带找矿再获突破,该院在栾川县北部多金属普查中发现了黑钨矿床,从而结束了河南境内没有黑钨矿床的历史。栾川县北部多金属普查项目由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承担。该项目为社会勘查资金项目,矿区位于出露古老的元古界地层,地质构造复杂,不同构造相互截切,工作条件异常艰苦。  相似文献   
20.
无定河流域地下水更新时间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更新时间是衡量水循环速度的重要指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的水文参数.文中考虑1972年以后黄河出现的断流问题.探讨其支流地下水更新时间的估算方法.基于无定河流域10个水文站的日径流观测资料,分汛期、非汛期与全年3个不同时期研究流域的基流消退过程以及地下水的更新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汛期退水常数变化在0.72~0.89之间,非汛期退水常数变化在0.88~0.96之间,汛期基流消退速度快于非汛期;2)对于无定河流域三个不同的土地类型区而言,无论汛期、非汛期还是全系列,黄土区的基流消退最快,河源区次之,风沙区最为缓慢;3)从地下水更新时间看,11个水文站控制的水文区地下水半更新时间变化在1.8~45.5天之间,地下水全更新时间在34~105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性.按年平均状态,无定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地下水的全更新时间分别为101天、88天和84天,表现出从上游到下游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