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31.
生物土壤结皮对库布齐沙漠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和藻类结皮表层均以细砂和中砂成分为主,藓类结皮表层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生物土壤结皮表层的中粉砂至黏土、粗粉砂和极细砂含量均高于其下层土壤。两种结皮样地均属于分选性较差等级,但结皮下层土壤分选性中等,3类曲线均不对称,属于正偏-极正偏等级,藓类结皮和藻类结皮表层的峰形均属于中等尖锐水平,而流动沙地的曲线尖窄。生物土壤结皮的成土作用随着结皮的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32.
CO2环境影响监测技术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储存过程,决定着CCUS工程的成败,对CCUS工程的有效性、持续性、安全性及碳减排效果的评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碳封存项目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33.
含水层的压力传导系数是地下水溶质运移及扩散的重要参数,通常压力传导系数由抽水试验确定,即通过抽水给地下水系统一个扰动,然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响应,进而计算压力传导系数.对滨海地区含水层来说,潮汐波动就是天然的抽(注)水试验.潮汐由不同频率的分潮构成,前两项主频潮汐基本可代表潮汐主要特征.利用地下水水位对潮汐的响应,识别含...  相似文献   
734.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介绍数据库建设使用的数据库模板、入库软件等,简述资料收集整理、数据转换入库、检测汇交的过程,并以运城市地震小区划项目为例进行成果展示,讨论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等关键点的技术处理。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可为其他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5.
基于山西省中部、南部4169栋典型农村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调查,得到抗震性能属性基本信息,从房屋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材料性能与施工质量、结构承载力与整体性能等方面,分析农村房屋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据调查得到的房屋抗震共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现有房屋与新建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36.
系舟山北麓断裂为1038年定襄■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在盆地内部可能存在一条或多条次级断裂,并有可能非常邻近忻州城区,使用地脉动方法对系舟山北麓断裂是否存在次级隐伏断裂进行探测。通过共振频率的横向变化以及基岩深度和频率的关系获得了约17个比较显著的断点位置,指示出系舟山山前存在三条比较显著的次级断裂,以及它们的断点位置、相对错距和相应的走向分布,为忻州市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37.
738.
利用2007—2017年余姚地区44个气象自动站观测数据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余姚地区日极大风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一种本地化的经验阵风预报模型(雷暴日除外)。研究发现:余姚地区日极大风呈正态分布,风力峰值为4~5级,平均每年大风日占比达7.03%,累计大风时次占比3.32%,年平均大风日26 d。风力越小,阵风与平均风之间的线性拟合效果越好。影响阵风预报的因子主要有10 m平均风速、925 hPa风速、地面粗糙度、摩擦速度和3 h变压。6级及以下阵风预报中,业务中的阵风经验系数1.4容易造成余姚本地阵风预报偏低,适用于余姚本地阵风预报经验系数为1.775;6级以上阵风预报经验方程考虑了平均风速、垂直动量下传、水平动量传输、地面摩擦和海拔高度订正,其与925 hPa风速的平方呈正相关,与摩擦速度呈自然指数相关,经验方程相对于经验阵风系数的预报拟合优度提升了59.61%;经验阵风预报方程通过了2018—2019年的数据检验,该方程对1~2级阵风预报偏高,3~5级效果最好,6级阵风的预报偏低;6级以上的阵风等级预报准确率达55.2%。地形摩擦作用在冷空气大风与台风大风过程中尤为重要,这两类过程阵风系数分布类似,但台风带来的动量下传比冷空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39.
北极地区气候恶劣,但提供了北美洲、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国家之间最短交通往来路径,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北极航行需要气象、导航、通讯、雷达等方面的保障,北极海雾降低了海上能见度,会使航行船只迷失方向造成搁浅、碰撞等重大事故,并引发大气波导超视距、毫米波严重衰减等电波传播现象。本文根据全球再分析数据,基于适合北极地区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通过改进Noah陆面过程方案、长波辐射方案(RRTMG方案)等设置,成功模拟了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期间在北冰洋遇见的某次浓雾及其演变发展,并基于米氏(Mie)散射和瑞利(Rayleigh)散射理论评估了其对毫米波和远红外波段上的单位距离衰减值。对于毫米波段两代表频率(频段高低端100 GHz和30 GHz),在频率30 GHz,单位距离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增大逐渐增大,但变化平缓;在频率100 GHz,单位距离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增大迅速增大。对于红外波段两代表波长(波段高低端0.1 cm和50μm),在波长0.1 cm,单位距离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逐渐增大但变化平缓;在波长50μm,衰减值随海雾含水量增大迅速增大,单位距离衰减值可迅速增大到几百dB·km  相似文献   
740.
地震危险性计算是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的基础工作内容之一,文章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地震危险性进行计算。简述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原理、数据处理与图件制作流程,将计算结果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潜源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风险普查潜源模型的晋西北、晋东南山区计算结果稍有增大;汾渭断陷带内的计算结果略有降低,但差距很小,可认为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