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综合物探方法在中坊水库坝体隐患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河、湖堤防及水库坝体隐患的勘查中,物探方法以其轻便、快捷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中坊水库是江西省广昌县境内的一个中型水库,近年来坝体漏水现象较严重。为了查明隐患,本文采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对坝体进行勘查,基本查清了水库漏水地段及漏水通道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岛(山)弧火山岩与成矿作用图4表示东太平洋的板块边界,叫山弧.图5是西太平洋敛合的板块边界,叫岛弧,它有弧后盆地. 岛弧火山岩可分为三个系列:(1)拉斑玄武质系列(TH);(2)钙碱性系列(CA);(3)碱性系列(A).西太平洋的情况很复杂,有些地区只有TH,有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龙泉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基底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江龙泉石英二长岩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059±52Ma,它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并且也是目前在浙、闽地区发现的最老的花岗质岩浆侵位年龄。由此表明,浙、闽地区最初的岩浆活动可能始于早元古代。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仅反映该岩体受到后期地质作用扰动的年龄信息。该岩体属于一种S型或改造型花岗岩类,t_(DM)~(Nd)为2600—2700Ma,反映了本区最早的地壳形成年龄属于晚太古代。上述的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和由此得到的晚太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将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东南大陆地壳的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15.
塔里木北缘晚新生代断裂活动的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释光测试技术,从断层泥中提取时间信息,得到塔里木北缘四条重要断裂晚新生代活动年龄:①辛格尔断裂:(4.06t0.33)万a;②兴地断裂:(4.72t0.37)-(9.61t0.75)万a;③库车断裂(11.89t0.95)万a;④柯坪-沙井子断裂:(19.79t1.52)万a。年龄数据说明,新生代印藏碰撞对塔北地区远距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造成新断裂的产生,而且造成老断层的重新活化。同时,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年龄的获得,对研究天山地区盆山耦合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带的成岩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九岭山南缘断裂带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良树  郭令智 《地质科学》1994,29(3):209-219
江南晚元古代碰撞造山带中段九岭山南缘断裂带的运动学研究揭示出三个不同时期的强烈构造变形作用。第一期从北向南仰冲推覆作用,对应一个晚元古代洋盆关闭,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第二期从SW向NE的左旋走滑动性剪切作用,对应一个早古生代华南地体的斜向拼贴增生活动;第三期从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对应一个印支构造期的侧向挤压机制。现代地表上的九岭古岛弧南缘断裂带,是一个以走滑剪切力学作用占优势的片麻状糜棱岩带。宏观韧剪组构和显微构造标志为这个断裂带提供了重要的运动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作为海陆过渡带的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是构造活动最活跃和地貌景象最壮观的地带。在那里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都留下深刻的烙印。它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演化的纽带,也是探索大陆地壳成长和增生的关键地带。因此,八十年代开始的国际全球岩石圈计划,作为当前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885年休斯(E.Suess)早已指出了活动的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和被动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构造的差异特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板块理论问世以来,又将太平洋(活动)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为三种亚类型:科迪勒拉型,安第斯型和岛弧型。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以来,有明显的板块碰撞和B型俯冲潜没作用,并伴随有火山作用,地  相似文献   
19.
南沙微板块边界的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沙微板块的四周为性质不同的超壳边界断裂所围限,北为长龙-黄岩扩张断裂带,南为八仙-巴兰-约克-库约推复断裂带,西为万安-纳土纳走滑拉张断裂带,东为马尼拉-班乃走滑挤压断裂带,它们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该微板块在新生代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K2-E21,南沙微板块沿北部的康泰-双子-雄南断裂带伸展,裂离华南-印支陆缘,古南海向南俯冲,西布增生楔形成;E22-E31,西南次海盆沿长龙扩张脊断裂带扩张,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E32-N11,中央次海盆沿黄岩扩张脊断裂带扩张,米里增生楔形成,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N12至现在,南部边界断裂大规模向北逆冲推复造山,南海扩张停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南沙超亮层块边界断裂的性质与现今位置和新生代动力学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南沙微板块四周边界地带大量的地震勘探剖面、地层、岩浆岩、褶皱、断裂、地球物理场等资料,按照层块构造的“层滑—倾滑—走滑”四维关联断裂系统运动思想,确定了南沙微板块为一超壳层块,四周为性质不同的超壳断裂所围限,北为康泰—双子—雄南超壳正向倾滑伸展断裂带,南为八仙—巴兰—约克—库约超壳逆向倾滑推覆断裂带,西为万安—纳土纳超壳走滑拉张断裂带,东为民都洛—班乃超壳走滑挤压断裂带。它们共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作为拆离面。根据多元动力成因观,结合东南亚区域板块运动规律,南沙超壳层块的新生代动力学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①K_2—E_2~1,岩石圈深部拆沉导致南沙超壳层块裂离华南—印支陆缘.古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