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含氮化合物的实验方法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素梅  张爱云 《地球化学》1999,28(4):397-404
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两种分离方法以及两步分离法中使用国产与进口试验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分离方法不同,所得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总体馏分的丰度也不同,一步分离法普遍低于两步法;不同分离方法对吡咯类化合物相对分布的影响较小。国产与进口试验性能不影响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的分析结果,两步分离法具备分析试剂国产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92.
广东省高州水库春季蓝藻水华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高州水库为广东省茂名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9年和2010年春季相继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对高州水库2009年和2010年春季水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分别达4.08×107 cel1s/L和1.47 x 108cells/L,其中蓝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8.2%和98.7%,优...  相似文献   
93.
从重力场、地磁场和地热场等方面分析了山西断陷带地球物理场所具有的特征,论述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揭示的深部构造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山西断陷带强震发生的模式,指出,与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地震成因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以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珠海洪鹤大桥为背景,根据桥梁自振特性及场地效应,生成了三组人工波,采用纵向+2/3竖向的地震作用组合输入方式,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系统的研究了粘滞阻尼器对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减震性能的影响。同时为了确定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参数,对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和速度指数α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能够显著减小双座串联斜拉桥的纵向位移响应,减小主梁在串联处发生碰撞的概率,同时改善主塔塔底结构受力情况,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效果。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最后给出针对洪鹤大桥的最优粘滞阻尼器参数:速度指数α为0.3,阻尼系数C为3 000kN/(m/s)0.3。  相似文献   
95.
郭文 《地理科学》2024,(2):288-296
在传统观念中,非人类能动性及其在空间意义生产中的价值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承认,随着“后人类主体”思想和地理学“重返唯物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将非人与人定义为“行动元”比“行动者”更加科学。研究提出“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空间叠写–意义生产”命题和假设,并结合大学校园微观地理空间,通过3组时间镜头进行了观察分析,认为非人具有重要的能动性,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实践在空间叠写过程中,通过双方情感的相互性和流动性,使人们产生了地理想象和地方意象,建构了空间关系和地方认同,塑造了恋地情结和社会责任感。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价值认知转换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其实践知识也比传统文化隐喻知识更具有科学性,通过他者导向的地方性形成机制对既往研究具有延伸意义。未来应重视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力量。研究对坚守自然–人类能动协同主义、教育能动性实践主体的边界拓展以及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地和谐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6.
采用铜藻(Sargassum horneri)幼苗为实验对象,分别以Na NO3和Na H2PO4为氮源和磷源,研究了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及氮磷配比对铜藻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氮、磷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以及不同氮磷配比实验,实验时间为8d。结果表明:氮和磷对铜藻幼苗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且当氮、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mg/L、0.4mg/L时,铜藻幼苗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氮为主效应;不同氮磷质量浓度比影响极显著(P0.01),且当氮磷比为10:1时,铜藻幼苗的特定生长率最大。研究结果为铜藻幼苗培育过程中营养盐的合理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云南、贵州地区对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成因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富集规律,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 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  相似文献   
98.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笔者结合编程语言Visual Basic进行了软件开发,所编程序不仅满足内业计算处理要求,更能通过自动化数据检核功能进行各项数据超限判定,检核结果采用色彩区分的方式更为直观地显示出数据超限情况;此外,通过"测段小结"对一测段主要信息进行了呈现。经工程实践应用证明,软件功能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在对沁水盆地北端发育的中生代褶皱、断层和节理等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区内的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构造线以NE-SW向为主;东部构造线以近SN或NW-SE向为主;两者之间的构造线方向主要表现为近EW向。研究区内的褶皱、断裂、节理以及水系的发育特征均表明:本区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经历过一期近SN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61°~174°,倾角在10°以内,这期挤压作用可能是对印支期构造活动的响应;此外,在距今165±5 Ma至136 Ma期间,本区可能还经历过一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52°,倾角1°。   相似文献   
100.
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瀚  王静爱  柴玫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98-151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表明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的灾害链现象使得灾情通过累积放大效应而大大超过单一灾种灾情,深入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是有效防范巨灾风险的前提.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视角下对灾害链现象的理解,认为灾害链一般性概念中应当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链、承灾体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而完整的理解灾害链过程灾情累积放大机制.其次,按研究思路的差异,综述了当前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的5 类方法,包括经验地学统计方法、概率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灾害模拟以及多学科理论方法.从描述灾害链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在刻画灾害链灾情放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影响较大、灾害引发关系典型的地震灾害链与台风灾害链,从灾种维度综述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及进展.最后,提出综合多种方法发展与完善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效应过程的动态模拟是灾害链的研究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模拟灾害链系统各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研究思路从“静态—描述—解释”向“动态—过程—模拟”的转变是理解灾害链、灾害系统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