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对山西夏县疗 1号井 1 992年以来逸出气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追踪研究 ,结果表明 ,夏县疗 1号井 1 997年 8月的氦异常不仅与 1 998年山西地震带上 5级以上地震有关 ,可能还反映了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52.
在地下岩体变形、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中,多种物理场、化学场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的,其中应力场、渗流场和热场是其最重要的物理场.文中综述了近40年来地下岩体应力场-渗流场-热场三场耦合作用的研究现状,基于渗流场与热场、应力场与热场、以及三场耦合作用的研究,从场与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了从以变量为媒介到以场为媒介,从松散耦合到强耦合,从观测统计模型到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地下岩体三场耦合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本文首次将Hamming的模式识别方法引入我国地质找矿预测。Hamming方法在确定对象,特征提取及投票等方面与Cora-3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学习阶段。Hamming方法的学习阶段,先是计算D类(有矿类)的Hamming核,确定核后,计算每一对象与D类Hamming核之间的距离Di,当给出一定的阈值T时,便可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本文确定的187个对象,选择了11个特征进行模式识别,其误识率为17.5%,识别结果比较稳定,删除特征的控制度难:NEE中主干断裂、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节点数,次级断裂之间的节点数,地层、复工式岩体等与矿床的定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Hamming方法原来只在VAX机上运行,经和行筱地试,可在长城0520机上进行计算,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54.
在深入研究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基础上,本文首次将模式识别中的Cora-3方法应用于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从对象的确定、特征的提取和选择,到学习、投票等一整套Cora-3模式识别算法对铀矿远景预测是可行的,有效的。删除特征试验可得出控制花岗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控制试验的投票结果所得出的成矿远景与地质勘探、地质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5.
正热带湿地,包括棕榈沼泽(Palm swamps)和红树林,是重要的碳汇集区,但高达80%的碳储存在水下的泥炭层。由于各处泥炭层的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以至难以测量体积,并计算储存其中的含碳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华沙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2013年11月11-22日)上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计算碳储存和排放因子──温  相似文献   
56.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东、西部断裂活动水平相差约一个数量级,大震发生的频度也相差一个数量级.地震不但与活断层有关,而且与地震构造块体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前兆异常和地震不是因果关系,是伴生或孪生的关系,它们都是构造活动的产物.本文从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出发,研究了典型地震构造块体和主要地震断裂带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大震活动的地区主要在西部.重点应该注意塔里木块体沿南北两侧边缘断裂带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在川滇地区应重点关注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及毗邻地区.东部可能会有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发震地点可能与渤海-张家口-河套地震断裂带和郯庐地震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57.
井孔水温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两年来在北京塔院井、 四川西昌太和井不同深度上取得的水温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 得到以下认识: ① 塔院井有套管封闭, 温度梯度变化较小的区段内, 梯度是水温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梯度变化较大的上部, 水温动态无明显的规律性, 梯度变化较小的下部, 正梯度段内水温潮汐与水位同向变化; ② 塔院井负温度梯度段对其下部旧探头震后变化形态有明显影响, 使得震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③ 太和井位于观测含水层位范围内的探头由于受温度梯度和含水层进出水的共同影响, 使得其温度动态变化更为复杂。 研究结果表明, 分析水温资料和放置水温探头时, 充分了解井孔水文地质条件、 井孔结构和温度梯度分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李山  杨建明  郭新 《岩土力学》2006,27(Z2):553-557
新疆河流洪水具有陡涨陡落、泥砂含量高、突发性强等特点。冲积扇河道纵坡大,上、中游河道表现为冲刷或冲淤基本平衡,河道防护工程洪水期冲刷问题突出。河流中下游纵坡明显减缓,河道加宽变浅,频繁摆动游荡。河流纵向、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河势改变,引起河道冲刷崩岸及洪水灾害。通过对新疆河流、河道特征,水力学要素及河床演变、河道冲淤规律分析,根据新疆河道特点及防洪实践,提出了河道治理思路及防护工程布置方法,对不同河段防护工程设计参数的选取、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油气探井喷涌现象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魏家沟新05井是一个深2260m的石油探井,自1978—2004年的27年间,发生了9次井喷现象。当井喷发生时,地下水携带大量的天然气和少量的油花、油腊从井中猛烈地喷射出来,水柱喷射的最大高度达10m以上,井喷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依据震例总结的经验,筛选了一批地震,以新05井发生井喷现象后未来半年为限,研究了所筛选的地震与井喷现象的对应关系,发现震中距100km范围内发生5级地震的对应率为33.3%,100~300km范围内5级地震的对应率为零,500km范围内6级地震的对应率为零,1000km范围内大震或强震群的对应率为60.0%  相似文献   
60.
第四纪断层的双重作用——以汶川8级地震破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震不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我们从事地震科学事业的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一般来说,第四纪断层,尤其是活断层,是导致强震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次大震的破坏程度从震中起,由近及远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