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藏高原地区的P、S波与上地幔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地震的 P、S 波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传播特征表明:(1)在高原地区不存在明显的“影区”现象;(2)振幅随距离的变化,在10°~12°出现极小值,在20°附近出现极大值;(3)2°到30°的走时曲线可以用4段直线来描述,推断的上地幔结构为:界面深度(公里) P 波速度(公里/秒) S 波速度(公里/秒) Vp/Vs53±2 8.15±0.03 4.58±0.03 1.78196±36 8.37±0.08 4.59±0.11 1.82463±83 9.68±O.19 5.37±0.34 1.80736±121 11.21±0.26 6.19±0.20 1.81(4)高原地区上地幔顶层的温度可达800℃~1000℃,岩石层的厚度约为200公里。文中还简要地讨论了本文结果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地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动预测的基础课题。该文在地分析地震科学联合中基金6个有关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对12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再研究与论证,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3.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鄢家全  贾素娟 《中国地震》1996,12(2):173-194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不确定性,对弱地震活动区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正确二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加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本文以东北和华北地区为例,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大量基础资料,从众多典型震例分析结果中提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对长春,吉林等地区进行了实验划分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了划分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还对本文取得的进展和有  相似文献   
74.
本之根据国内外之献记载和现场调查问的结果,对"1882年新疆和田地震"与"1889年叶尔羌莎车·地震"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它们存在的依据可能是传说而非信史,建议在未弄清根本以前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75.
粤东地区的历史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往在粤东地区开展的核电项目等重大工程场地的历史地震调查工作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地震调查研究方法的普适性.根据广泛的调查资料和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对该地区1067年、1600年、1641年和1895年等重要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复核评定.该结果不仅为相关地区开展核电等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也为今后修订地震目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6.
抗震设防地震的概率标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全国范围内128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为基础,对不同概率水平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加速度峰值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解定抗震设计规范中设防地震的概率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虽然在有关的文件中已对地震区划图的不适用范围作了规定,但规定条文比较简略,社会上仍存在夸大其适用范围的现象,该文拟通过对地震区划图的不适用范围及补救措施的讲述,来促使更科学合理的运用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