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1.
开发MapObjects为城市绿地管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卢文喜 《世界地质》2004,23(2):192-194
从控件技术出发,介绍了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Activex控件技术,并将GIS控件MapObjects应用到长春市城市绿地管理领域中。开发出的长春市城区绿地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管理和信息查询及修改功能,实现了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以及由空间查属性和由属性查空间的双向查询功能,并以多媒体形式展示长春市绿化情况,为长春市实现科学管理绿地提供了技术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海域郯庐断裂带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 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受到一系列错断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的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东支龙口断裂由两段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沿断裂带不但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断错活动,而且还发育北北东向晚第四纪生长褶皱,表现出明显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活动特征. 在山东陆地区也发现了与龙口断裂相对应的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段由一系列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 从安丘向北至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东支活断层构成了一条右旋单剪变形带,每一个次级活断层段相当于带内理论上次级压剪面,在第四纪晚期以来仍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带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北东向桃村-东陡山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烟台段和烟台-威海段.西段长岛-烟台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多数次级断层上断点埋深位于海底以下30m,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断层达到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没有发现全新世地层错动现象.东段烟台-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现象.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1548年7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西段,1948年6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东段.蓬莱-威海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区是中强地震发生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湿地水文模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湿地系统模型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湿地水量模型、地表及地下水模型、溶质运移模型、蒸散模型及泥沙运移模型,并对当前湿地综合模型系统进行评述,指出建立湿地模型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量点云数据可以较好地构建文物的三维建模,针对文物复杂的表面结构,传统的算法很难达到精细建模,为了解决复杂模型表面的空间三角网构网问题,本文结合空间三角形的法向量构建三角网,以空间三角网表面的曲率为约束条件,构建物体表面的空间三角网,然后对构建的空间三角网进行精细建模。以昆明市文物——经幢为例进行三维重建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适合室内文物的三维建模,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Hyporheic zone(HZ) influences hydraulic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and alongside streams,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controlling geographic factors is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HZ. Slack water pool (SWP) is an essential micro-topographic structure that has an impact o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s in the HZ during and after high flows.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investigate HZ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exchange in the SWP. This study used the thermal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Z water exchange in the SWP in a segment of the Weihe River in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findings show that on the flow-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stream, river recharge dominates the HZ water exchange, while on the opposing flow-direction bank groundwater discharge dominates the water exchange. The water exchange in the opposing flow-direction bank is about 1.6 times of that in the flow-direction bank. The HZ water exchange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flow velocity but also the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SWP. Great water exchange amount corresponds to the shape with more deformation. The maximum water exchange within the SWP is close to the river bank where the edge is relatively high.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guideline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uring flooding events.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在甘肃举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于1990年7月28日至3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来自甘肃、山西、辽宁、宁夏等12个省、自治区政府的领导及地震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共同研讨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综合防御对策问题。 会上,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想请大家根据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共同探讨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交流、研讨在重点监视区内,如何在强化监视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工作。与会的省(区)政府领导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杜五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前后,山西省政府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由于山西省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地震工作的领导,震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对1979年夏季印度西南季风活跃、中断和撤退时欧亚地区大范围环流和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年季风活动的变率与欧亚中高纬环流形势的演变有明显关系。季风活跃期,高空西风带显著北移,西藏高原上空有高空反气旋环流建立、发展,苏联西部阻塞高压发展、维持;季风中断期,西藏高原西部有高空槽存在;苏联西部阻塞高压减弱、崩溃或有高空槽发展;季风的撤退也与东亚冷空气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