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汉诺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诺坝地区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部分为变沉积岩。从周坝麻粒岩相变沉积岩包体的 Sm-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获得了 (424± 10) Ma的全岩-单矿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全岩 Sm- Nd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些包体可能与地表出露的太古宙麻粒岩有亲缘关系,但二者的 Pb- Pb与 U- Pb锆石年龄又反映二者成因不同。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可能为残留于大陆下地壳的古老物质。 424 Ma的 Sm- Nd年龄可能反映了与加里东运动时期蒙古板块向华北地台俯冲而发生的变质与再就位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42.
作者首次采用中国河北大麻坪橄榄石单晶体做原始变形材料,在温度1200—1500℃,应力16—175 MPa,氧分压10~(-4)—10~(-10)atm 条件下,对上地幔流变学的有关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1)化学环境(氧分压和斜方辉石缓冲剂)对橄榄石流变性质的制约作用;(2)详细测定橄榄石单晶体流变参数和建立流变本构方程;(3)对橄榄石单晶体[110]c 方向的三个蠕变机制进行研究,这些新的高温实验成果第一次为研究中国东部岩石圈动力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定量资料.  相似文献   
43.
辉绿岩是下地壳重要组成岩石之一.加强辉绿岩的变形特征和脆—韧性转化的实验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大陆(伸长构造)和洋脊形成、对流以及较深层次地震分布模式有着重要意义.Kronenbevg 等(1980)  相似文献   
44.
山东荣城大疃榴辉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叶凯  徐平 《岩石学报》1992,8(1):27-39,T001
  相似文献   
45.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测定及其流变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绿辉石高温变形特征在很大决定了榴辉岩流变学表象,绿辉石变形显微构造和晶格优选方位(LPO)的研究是认识榴辉岩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参数(应变,应力,应变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详细介绍了绿辉石LPO测定方法和步骤,报道了潜山县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初步研究成果及流变学意义,LPO测量成果表明:双河榴辉岩绿辉石组构(001)极密位于页理面附近,并于近平行线理L(010)环带垂直直于L(001)  相似文献   
4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发育强烈变形的榴辉岩,其中的绿辉石被强烈拉长变形,形成LPO组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和测试,笔者在变形的绿辉石晶体中不仅识别出自由位错、位错环和位错墙等塑性变形结构特征,而且还识别出水汽泡。这些水汽泡常常与位错环相共生。同时通过显微红外光  相似文献   
4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680-1200米区段发育了多个韧性剪切带,带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片麻岩和超高压榴辉岩。片麻岩中的变形石英、面理化榴辉岩中的拉长石榴石和绿辉石的应变轴比都表现为X>Y>Z,Flinn系数分别为0.11-0.27、0.22-0.23和0.23-0.24。随着糜棱岩化作用的增强,变形石英的C轴组构由Z轴极密逐渐向Y轴极密和叶理面上的大圆环带转变。在常温常压下测试了样品的波速,计算出片麻岩Vp和Vs的各向异性分别为30.17%-60.97%和11.52%-35.79%,榴辉岩Vp和Vs的各向异性分别为0.17%-11.19%和2.41%-6.70%。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有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LPO)、形态优选方位(SPO)和定向微裂隙。随着糜棱岩化作用的增强,岩石的P波各向异性逐 渐升高。变形岩石中的黑云母、石英、绿辉石的LPO和SPO是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饱水后的片麻岩样品的P波各向异性明显低于干燥片麻岩样品。在东海钻井中的强反射带主要是由于不同岩层之间的波阻抗差异而造成的,榴辉岩/强退变榴辉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之间的接触界面会产生较强的地震深反射。此外,与LPO相关的地震波各向异性会增强地震波的反射,所以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化片麻岩可能是地震反射的良好载体。韧性剪切带中岩石弹性波速度的强各向  相似文献   
48.
系统研究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米岩石的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初步研究了岩石热导率随矿物组成的变化关系、岩石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主孔2000米的岩心热导率介于1.873~4.062Wm^-1K^-1之间,平均热导率2.967Wm^-1K^-1。整体上热导率出现的频率主峰分布在2.8~3.0Wm^-1K^-1。榴辉岩热导率随着其退变质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新鲜榴辉岩热导率集中分布于3.6~3.7Wm^-1K^-1,角闪石化榴辉岩的热导率分布在3.1~3.2Wm^-1K^-1,强退变的榴辉岩热导率分布于2.4~2.5Wm^-1K^-1。片麻岩热导率主要分布于2.8~3.0Wm^-1K^-1。从垂向上看,主孔100~735米主要由榴辉岩组成,热导率整体比较大,平均3.265Wm^-1K^-1;1200~1600米主要以花岗质片麻岩为主,热导率比其它层位偏低,平均2.755Wm^-1K^-1。通过对面理发育的样品进行测试,东海地区各类岩石的热导率具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榴辉岩和片麻岩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平均值分别为4、66%和22.99%,超基性岩的热导率平均值为3.322Wm^-1K^-1,各向异性16.08%。岩石热导率在垂直于面理的方向上具有最小值,在平行于面理的方向上具有最大值。上述资料对超高压地体热结构特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9.
测量自动化是未来天文作业的发展方向。针对现有的天文测量系统仍需人眼观测恒星的缺陷,基于视频测量机器人TS50i的工作模式,详细介绍了其相关参数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利用TS50i代替传统全站仪进行自动天文测量的方法。采用星图处理方法解算室内观测模拟数据,验证了基于其视频测量特点的星点提取算法的适用性,其室内模拟实验横纵方向的星点提取精度分别达到0.010和0.011像素。基于大量室外观测结果表明:以视频测量机器人为平台的自动天文测量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经纬度定位精度达到分别优于0.24″和0.22″,可以满足野外高精度的天文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50.
以往是通过手工转图由光率体主轴获取晶轴和应力主轴的,把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运算和成图,是一个重要的附加课题.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实现轴与轴以及坐标系和投影面之间的各种转换方法,具体步骤有:(1)把费氏台下读数转换为地理坐标系下的数据;(2)已知任意两个光率体主轴求第三个光率体主轴;(3)投影面的旋转;(4)由光率体主轴获取晶轴;(5)把弹性张量从与晶轴相关的坐标系转到地理坐标系中.由此编制的处理程序和绘图软件已在应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