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2010年4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到2010年8月,事故油井共向墨西哥湾泄漏490万桶原油,造成了墨西哥湾的巨大环境灾难,这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开发的担忧与思考。海洋占据着地球面积的71%,其蕴  相似文献   
12.
区域预警是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地质灾害显式统计预警理论考虑了地质环境变化与降雨参数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克服了传统单一临界雨量判据方法的局限。笔者应用地质灾害显式统计预警的基本原理,以中国的东南区为例开展应用研究。选取岩土体类型、地形起伏等12个基础地质环境因素.通过确定性系数模型(CF)综合分析了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环境基础因素的关系.选取地质灾害"潜势度"作为地质环境优劣的指标,并进行了定量计算。选取当日雨量和一个降雨过程的前期累计雨量作为降雨激发因素的指标.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地质环境因素、降雨激发因素的耦合作用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显式统计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以2006年5月18日台风"珍珠"登陆期间的实况预警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应用校验。验证了显式统计预警原理及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藏南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带康马岩体西南侧,奥陶系及其底砾岩覆盖于前奥陶系拉轨岗日群(POL)之上,后者被515~485Ma拉轨岗日构造穹隆带花岗岩侵入,沿不整合面又被泛非运动最晚期的基性脉岩侵入。奥陶系与前奥陶系的接触关系为伸展不整合,与喜马拉雅甚至冈底斯带有关剖面完全可以对比。这一不整合面即是冈瓦纳大陆北缘统一变质基底和沉积盖层的分界;冈瓦纳大陆统一变质基底的形成始于震旦纪末的“泛非运动”,其终止时间在喜屿拉雅及以北地区可以延续至寒武纪—奥陶纪之交。表现为区域上不断的伸展—拉张—裂解的构造环境。由此可以认为伸展构造亦是控制统一变质基底与沉积盖层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西南低涡东移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6年6月13-14日华南大暴雨发生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并从中尺度能量方面探讨了西南低涡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与西南低涡及850hPa孟湾地区的水汽通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500hPa较强的负螺旋度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加强;暴雨发生前,华南上空维持一支反气旋性的西南急流,当西南涡东南移时,造成本地重力惯性波能量增加,从而对华南暴雨有正贡献,即对暴雨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7.
Marine macroalgae can absorb carb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macroalga, 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carbon absorption and storage in wave-sheltered intertidal reef systems. However, detailed knowledge on seasonal biomass changes and carbon storage of G. lemaneiformis is lacking, especially in many small and scattered ecosystem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ild distribution of G. lemaneiformis, the understanding of seasonal dynamics of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nature is necessary. In this study, we first investigat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biomass, coverage area, and carbon storage during low tide from August 2011 to July 2012 in Zhanshan Bay, Qingdao, China. Furthermore, we estimated the carbon storage potential of wild G. lemaneiformis using light use efficiency(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nding biomass and coverage area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season. Howeve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arbon content and water content were not obvious, with an average content of 35.1% and 83.64%, respectively. Moreover, carbon storage in individual months varied between 0.67 and 47.03 g C/m 2, and the value of carbon storage was the highest in August and June and the lowest in February. In Zhanshan Bay, LUE of G. lemaneiformis was only 0.23%. If it is increased to the theoretical maximum(5%–6%), the carbon storage will have an increase of at least 21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which suggested that carbon storage of wild G. lemaneiformis had a high enhancement potential. The study will help to assess a potential role of G. lemaneiformis in reducing atmospheric CO2.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3月19日,在《矿产资源法》颁布25周年之际,由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永城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矿业协会、永城市地质矿产局、永煤集团和神火集团协办的永城矿业二十年庆祝大会暨永城矿业发展论坛在永城市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地矿专家、学者与商丘市、永城市的领导及矿山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回顾永城矿业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谋划永城矿业未来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9.
基于花岗闪长岩矿物成分的热导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矿物成分的种类及相应体积分数是影响岩石热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实验测定花岗闪长岩的热导率及矿物成分的含量,研究矿物成分对岩石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将岩样各矿物成分体积分数转化为相同平板面积的壁面厚度,建立了花岗闪长岩矿物成分对其热导率影响规律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在0.2~0.6 W/(m·K)之间,通过修正系数调整模型使误差控制在5%范围,同时分析模型得到花岗闪长岩热导率随石英体积分数与长石体积分数比值的增加而变大,为开发利用干热岩地热能和岩石热物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吸附热力学参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属于不同营养水平的3个沉积物吸附磷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比较了不同沉积物吸附磷的差别。结论如下:(1)在本研究条件下,五里湖沉积物吸附磷的Qmax、K、NAP和EPC0均高于东太湖和贡湖沉积物,而m却较低。东太湖和贡湖沉积物与其上覆水间基本保持磷吸附-解吸动态平衡状态,五里湖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2)沉积物吸附磷主要发生在00.5h之内,此时间段吸附速率为贡湖沉积物与东太湖沉积物相差不大,均高于五里湖沉积物;(3)温度对五里湖沉积物吸附磷影响相对较小,而对贡湖和东太湖沉积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