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F6气体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秀  肖稳安  张华 《大气科学》2009,33(4):825-834
IPCC(2007)指出, 六氟化硫(SF6) 作为臭氧消耗物质 (ODSs) 的部分替代物质, 近年来排放量大大增加。它作为控制排放的人造长寿命温室气体之一已经被列入《京都议定书》。但是, 目前在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中, 对SF6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较少, 而且所用的谱吸收资料陈旧。本文采用最新的分子吸收数据库HITRAN2004中的SF6的吸收截面数据, 利用Shi(1981) 的吸收系数重排法, 建立了SF6的相关k分布的辐射计算方案,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F6在晴空大气下的辐射效率和全球增温潜能, 并首次计算了SF6的全球温变潜能, 与其全球增温潜能进行了比较。本文的研究表明: SF6的辐射效率为0.512 W/m2, 经过大气寿命调整之后的辐射效率为0.506 W/m2, 二者差别不大; 根据IPCC (2007) 给出的排放情景, 到2100年, SF6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将达到35×10-12~70×10-12, 引起的相应辐射强迫将在0.004~0.028 W/m2之间变化; 相对于二氧化碳的100年全球增温潜能为2.33×104, 比IPCC(2007)的结果大2.2%; 100年的持续排放的全球增温潜能为2.26×104, 与其他长寿命人造温室气体一道, 其对全球变暖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最新分子吸收数据集HITRAN2004中6种氢氟碳化物(HFCs)的吸收截面数据,建立了它们的相关K-分布的辐射计算方案,研究了这些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辐射强迫,比较了它们的全球增温潜能。结果表明,从1750年到2005年由于这些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总的辐射强迫约为0、0066Wm^-2,未来100a的辐射强迫结果说明它们对未来全球变暖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开展硬塑-流塑浅埋黄土隧道室内大型三维YTLH岩土联合地质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硬塑、软塑、流塑3种状态,12 m和24 m两种埋深下的围岩内部位移、预收敛变形、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径向围岩压力。结果表明:硬塑、软塑和流塑条件下围岩内部位移差率均呈现出"拱顶极小、两侧边墙极大"的特征,拱顶位移差率小于20%、两侧边墙位移差率大于91%;拱顶设计4.5 m长锚杆抗拉效果甚微,边墙围岩内部位移差利于锚杆抗拉效应的充分发挥;硬塑、软塑、流塑预收敛率分别接近65%、70%、80%,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影响范围分别为0.5D、0.6D、0.8D,且呈现出直立型、鼓出型、滑塌型不同失稳破坏模式;应力释放率关系为硬塑<软塑<流塑,软流塑态拱顶应力释放率最大约70%,实际工程应避免软流塑态瞬时应力释放过渡而失稳。双线浅埋黄土隧道合理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硬塑(拱顶55~70 mm、边墙15~20 mm),软塑(拱顶166~180 mm、边墙40~50 mm),流塑(拱顶290~300 mm、边墙125~140 mm),且拱顶和边墙之间按曲线过渡非等量留设。  相似文献   
14.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垦利县,不仅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具有发展对虾养殖业的优越条件。1986年,垦利县开始发展对虾养殖,并于1987、1988两年获得丰收,亩产高达130公斤。但是,随着渤海海域污染的日趋严重,1992年暴发的赤潮及1993年以来全国连年暴发的大规模流行虾病,使垦利县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挫折。 1996年~1997年,垦利县对虾养殖区杆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监测地下深部气体组分含量变化,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作了论述,对开展天山地震带气体地震前兆研究的条件和SP—2305色谱仪观测条件的选择作了分析,最后,对气体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是利用饱水岩体密封性进行石油储存的方式。在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建设中,由于工程体的出现,改变了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干扰了原来平衡的地下水渗流场,为保证地下石油洞库的水封效果,需进行裂隙岩体渗透特性及地下水渗流场时空演化研究。以国内首个在建的大型地下水封石油储库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运用等效连续介质的方法,采用裂隙岩体各向异性渗透张量,建立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不同施工进程时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无水幕条件下地下水位逐渐降低,主洞室部分区域出现零水头压力区,无法保证水封性;模拟运营期水幕巷道施加定水压力,地下水位上升至设计高度35 m且趋于稳定,可以满足水封效果要求。研究结果对地下石油洞库的水封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幕系统是决定地下水封洞库运营的关键,水幕孔设计是水幕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国内首个在建的大型地下水封石油储库为背景,运用地下水渗流理论,研究水幕孔间距以及隙宽对地下洞室水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陡倾结构面条件下,水平水幕孔的间距以及隙宽对水封性具有重要影响。在计算工况中,水幕孔间距为10 m时,水封效果最好;水幕孔间距为30 m时,无法满足水封要求;相同水幕孔间距条件下,隙宽越大,水封效果越好;主洞室拱顶区域,水封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八宝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宝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达60°~80°,南翼倒转,矿区断层较多,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外理。在本次地震资料处理中,选取偏移孔径为5000,依据CRP道集拉平程度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以区内CMP道集内的炮检距分布情况确定最大、最小炮检距和炮检距增量,并将反假频距离确定为CMP间距的1~1.5倍。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眏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PFCs和SF6作为臭氧消耗物质(ODSs)的部分替代物质,近年来排放量大大增加,作为控制排放的人造长寿命温室气体已经被列入<京都议定书>.本文采用最新的分子吸收数据库HITRAN2004中PFCs最主要的两种化合物C2F6和CF4的吸收截面和SF6的吸收截面数据,利用吸收系数重排法,建立了它们的不同谱带精度(99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