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670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了6.8级地震之后,10月6日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探讨了两地灾害损失不同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相似文献   
993.
保山盆地湖相泥岩微量元素分布与古盐度定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1994—1995年间,在云南保山盆地第三系地层采集泥岩样品,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和氧化物含量;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方法测试了泥岩的粘土矿物成分和含量;应用科奇和亚当斯理论计算了湖盆古盐度。结果表明,该湖盆羊四段盐度最高达15.70,羊三段盐度为12.79,羊一段盐度为13.35,南林组盐度为13.26。随着沉积介质盐度的增大,微量元素硼(B)、相当硼含量逐渐增大,Sr/Ba,B/Ga比值也逐渐增加,它们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浙江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和2004年的夏、秋季对浙江沿岸(27°05′~30°54′N、121°04′~123°19′E)50 m等深线(禁渔线附近,下称外侧海域,站号为P1至P20)和10 m等深线(下称内侧海域,站号为1至17)37个采样站大、小潮汛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调查海区被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234种,属19个大类,其中桡足类66种,水母类42种,浮游软体类、端足类和毛颚类各13种,浮游多毛类9种,糠虾7种,介形类和樱虾各6种,被囊类5种,涟虫和磷虾各4种,枝角类3种,另有各种浮游幼体、仔鱼30种及其它.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值分布是:内侧海域为289.9±43.4 mg/m3,大潮汛为258.9±73.6 mg/m3,小潮汛为320.8±47.3 mg/m3;外侧海域为318.9±49.8 mg/m3,大潮汛为390.5±89.1 mg/m3,小潮汛为247.2±41.4 mg/m3.浮游动物的丰度均值分布是:内侧海域为751.2±138.4个/m3,大潮汛为531.8±94.4个/m3,小潮汛为971.5±253.2个/m3;外侧海域为816.8±137.2个/m3,大潮汛为1 041.0±243.8个/m3,小潮汛为592.5±111.8个/m3.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桡足类对浮游动物丰度的贡献最大,其余依次为毛颚类、水母类、被囊类和浮游幼虫,它们是浮游动物组成数量的主要类群.调查海区出现优势度大于0.02的种类有15种,内侧海域有9种,外侧海域有10种,其中有4种是内、外侧海域共有种.就潮汛和纬度而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指数无明显区别,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而单纯度低,群落结构状态良好.但各类指数变幅较大(种类数为16~55,丰富度为1.73~6.77,单纯度为0.06~0.54,多样度为1.67~4.51,均匀度为0.33~0.87),表明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不稳定性还存在.根据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可将其划分为近岸低盐、沿岸暖温、近海暖水、暖水广布和热带外海5个生态类型,其中以近海暖水和暖水广布性种类为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995.
印尼附近海域地震海啸发生的构造背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历史上第五大地震海啸,引起了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印度尼西亚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结合部位,处于洋壳和陆壳的汇聚边界以及弧状压缩构造格局中。苏门答腊陆缘NW—SE向延伸约1600km,苏门答腊俯冲带源于印度-澳大利亚和欧亚板块3°N的汇聚。苏门答腊弧前区沿着平行于俯冲海沟的两大走滑断裂——苏门答腊大断裂和明打威断裂向北运动。本文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评估等进行了综述,对该海域产生大地震的深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获取与分析角度出发,对区域灾害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计算机、3S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灾害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正被以各种方式应用于灾害管理的各个阶段.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支撑框架和信息共享平台,不但提供了获取、集成、分析、存储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而且成为其他各类信息汇聚、融合的基础.本文针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过程中对窄问数据及信息集成的需求,给出了能够支持应急响应、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汶川抗震救灾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97.
加强地质找矿和地矿行政管理工作①TOSTRENGTHENTHERESERCHINGFORMINERALDEPOSITSANDTHEADMINISTRATIONINGEOLOGYANDMINERALS董和金DongHejin湖南省地质矿产厅长沙4100...  相似文献   
998.
金新芽  邵学强  劳国民 《水文》2012,32(6):75-79
通过对1956~2004年水文要素系列进行分析,评估浙江省历史旱情等级及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旱灾成因。结果表明,浙江省干旱频繁,1956年以来出现4次较大范围的干旱,枯水年份占40%;干旱时间长,出现连续2年、3年的干旱现象比较普遍,最长为4年;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季旱情重于冬春季,平原、海岛更易出现旱情。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传统的系统误差转台标定方法耗时耗力且受限于实验地点的问题,该文从载体运动特征的角度,使用高精度战术级惯性导航设备作为参考,采集车载动态数据,通过传统传感器信号误差模型对消费级低成本惯性导航设备在线标定后,对标定后的观测值残差分别与载体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角冲击(加速度导数)、线性加速度、线性加速度冲击进行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000.
江苏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24 186个表层土壤(0~20 cm)和6 127个深层土壤(150~200 cm)样品之Cd、Hg、Pb、As等含量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江苏全省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分布与主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自然土壤环境与人为活动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分布都不均匀,但人为活动土壤环境中的不均衡程度远高于自然土壤环境:全省农田中有1.02%的土壤受到Cd、Hg、Pb等8种重金属的严重污染,苏州市、无锡市土壤环境被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相对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为活动及自然地质作用都是引起江苏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自然成因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多呈面状、多元素、低强度、双层污染等特点,从而与人为成因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