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961篇
海洋学   218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地质学的观点探讨洞庭湖的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和金 《湖南地质》1997,16(3):141-146
洞庭湖是一断陷盆地,至今仍在继续下沉,因围湖筑垸使水面减小,泥砂堆积速度大于湖区下沉速度使湖面进一步缩小,致使洪水季节常泛滥成灾。按地质规律科学治理方案,一是退垸还湖,二是垸湖置换,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洞庭湖的水灾。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73.
辽宁夏季气温降水气候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以气候平均为辅,对1961~2000年辽宁53个测站的夏季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各站之间的相关程度差异和气候特点,对辽宁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进行气候分区。结果表明:辽宁夏季气候特点为,降水东部多西部少;气温中北部偏高,南部沿海凉爽。  相似文献   
74.
GPS定位中卫星坐标计算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余鹏孙学金  赵世军 《气象科技》2004,32(3):198-200,F004
在GPS定位中需要不断地计算卫星的坐标,实时的卫星坐标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星历来计算的,而每次计算卫星坐标都需要占用大量内存,影响计算速度。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广播星历的卫星坐标,以实现卫星轨道的标准化。通过实例分析了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进行卫星坐标拟合的精度及多项式阶数和时间间隔的合理选择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5.
小城镇土地定级是小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福建省天宝镇区土地定级为例,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着重论述了GIS环境下土地定级基础图件库和基础属性数据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生成、单元分值和单元总分值的计算及成果图的生成等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76.
利用西安市7个国家一般气象站1971—200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依次选用最优气候值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ARIMA)和灰色系统理论法进行回报检验,模拟出7个站点2001—2013年的月、季、年平均气温,再对其进行PS评分和异常级分析,结果显示:季、年平均气温预测以最优气候值法、灰色系统理论法较为适用,月平均气温预测中各种方法在时空序列上各有优劣,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应适当避免使用;从时间尺度来看,春、夏、秋和年平均气温预测以最优气候值法最优,冬季平均气温预测以自回归移动平均法最优,月平均气温预测3—8月以最优气候值法最优,1—2月、9—12月以自回归移动平均法最优;从空间尺度来看,靠近山区及平原区(周至、户县、市区、高陵)月、季、年平均气温预测以灰色系统法最优,山区与平原区过度区域(临潼、蓝田、长安)月、季、年平均气温预测以最优气候值法最优。  相似文献   
77.
立足海南及南海的自然条件,结合海岛自动气象站在南海高温、高湿、高盐雾、强辐射、强风等恶劣气候环境下使用情况,通过对历年来海岛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失效模式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根据设备维护人员多年气象设备保障工作积累总结的经验,从海岛自动气象站结构和防护要求出发,集成应用市场上优质材料、先进工艺和多种成熟、关键设备防护技术,形成一些气象设备防护的有效方法措施,以提高海岛自动气象站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和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8.
朝鲜半岛平南盆地中元古代岩浆事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朝鲜平南盆地翁津地区发育中元古代黄海群和同时期(称之为瓮津期)花岗岩,花岗岩体侵入于黄海群。本文采用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技术,对黄海群中的酸性火山岩及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试。获得的数据表明,黄海群中下部层位及上部层位的酸性火山岩分别在1235±5Ma和1203±7Ma喷发,由此说明黄海群的沉积时代应为中元古代,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古元古代;两个翁津期花岗岩体(翁津和黄衣山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251±22Ma和1248±13Ma,为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1251~1203Ma年龄的获得,表明朝鲜半岛发育中元古代岩浆作用,从而明确朝鲜黄海裂谷与华北东缘裂谷在时间上具有同期性,同时也表明中国华北与朝鲜在中元古代具有类似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79.
在黑方台地区,由于长年的灌溉引发了大量的黄土滑坡,以焦家4#滑坡为例,对该滑坡进行了近景摄影测量分析以及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对黄土滑坡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滑坡破坏前期后缘开始发育大量裂缝,破坏后后缘呈圈椅状,滑动面处于液态化的状态,滑体软弱松散,是该区危害最大的一类滑坡。建立物理模型模拟该滑坡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该滑坡演化过程中,边坡中后部率先出现裂缝,逐渐向坡面发展,裂缝方向顺着斜坡坡面方向,最后贯穿滑坡体。边坡破坏时,孔隙水压力激增,导致黄土液化,强度降低,前缘塑性流出,边坡破坏;表面位移量达到最大,表明该滑坡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特征。  相似文献   
80.
龙江盆地光华组层型剖面出露完整,沉积连续,含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是大兴安岭中段研究热河生物群起源、演化及辐射的重点剖面之一。本文对光华组层型剖面进行了重新精细测制,认为光华组整合于龙江组安山质角砾熔结凝灰岩之上,被甘河组玄武岩局部不整合覆盖,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下、中、上3个岩性段;对该组所产动植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和鉴定,丰富了大兴安岭中段热河生物群的生物类别,并依据新采集化石和前人资料,尝试建立了叶肢介、介形虫、植物化石、昆虫等组合,探讨了各生物组合特征。根据对光华组剖面中段顶底岩层进行了LA-ICP-MS U-Pb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龙江盆地热河生物生存的时代为125.4±1.4Ma至120.1±1.1Ma,大致跨越500万年,反映龙江盆地热河生物群繁盛于从阿普特期早期至阿普特期中期。结合古生物特点和笔者前期研究成果,认为龙江盆地热河生物群生存的古环境可能是间歇性或季节性的湖泊;古气候应处于温暖湿润的季节性变化的暖温带,并伴有短暂的半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