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泥石流灾害预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石流灾害破坏力巨大,预测预报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基于功效系数法原理,在综合分析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气象、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山坡坡度、相对高差、植被覆盖率、沿沟松散物储量、5 d累计降雨量、最大小时雨强和当日雨量为评价因子,采用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了泥石流预测预警模型。以岫岩地区泥石流为例对预警模型进行检验,预测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效系数法的泥石流预测预警模型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为泥石流预测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正>土地一级开发是指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要求,由政府统一组织,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实施,通过征地拆迁和市政建设,使建设用地实现宗地平整、市政配套的状态,达到出让标准的土  相似文献   
33.
金鑫  张春洁 《地下水》2012,34(6):196-197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因为水利工程发展的缓慢,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其中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使用,就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从盖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最大化的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34.
目前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应充分利用磁测资料提供找矿信息.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是矿产形成、定位的重要因素,而隐伏岩体和隐伏构造是磁测资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细致研究对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磁场及异常特征,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异常起因,初步定性解译圈定与合理选择磁性参数建模反演计算相结合,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相互验证,能够有效地推断出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深部空间形态,在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情况下,磁性推测也能获得较好效果.隐伏岩体的推测对侵入岩特征研究、总结构造控矿作用、寻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37.
洋底高原及其对地球系统意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洋底高原是洋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泛分布在洋底的一种面积广大、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主并且具有异常厚度洋壳的区域。由于洋底高原分布广泛,加之其形成与地幔柱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洋底高原是研究地球深部过程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系统总结了洋底高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洋底高原的全球分布情况、基本特征(产出规模、形成时限、岩石组合、结构组成、地球化学)、鉴别标志、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意义以及洋底高原对于地球表层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洋底高原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制约大洋俯冲;引起大洋俯冲带后撤和俯冲极性反转;促进大陆增生,构成古老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洋壳平俯冲及高原隆升;诱导板块构造体制的发生。洋底高原对于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造成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引起大洋缺氧与黑色页岩沉积;诱使生物大灭绝与快速更迭。除此之外,本文还简单介绍了西藏中部中特提斯残余洋底高原的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洋底高原在中特提斯洋发育、班公-怒江缝合带演化以及青藏高原初始隆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托阿尔期早期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T-OAE,~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地质事件,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富县组记录了此次地质事件的陆地响应过程。主要基于盆地东缘野外地质调查、扫描电镜及薄片分析,本次研究描述了盆地东北部富县组岩性、颜色和沉积序列,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富县期岩相古地理变化规律及沉积模式,认为富县期经历了由干旱到湿润的古气候变化: 富县组下部含植物化石较为丰富的白色砂砾岩及黑色、灰色泥页岩沉积于湿润气候时期,对应着盆地下切河谷发育期和填平补齐期; 而上覆的罕见植物化石的杂色、红色泥页岩为(富县期晚期)相对平坦地形条件下的沉积,对应着早、中侏罗世湿润气候背景下的一次干旱气候脉动,为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陆相环境的气候响应,可由此进行富县组区域等时性对比。研究认为“粗富县”为下切谷内河流充填沉积, “细富县”形成于湖泊环境或河漫环境, “黑富县”和“白富县”是湿润气候条件下沉积产物,而“红富县”和“杂富县”为T-OAE期后干旱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了定向钻穿越大开挖清理地下深层卵砾石层后,如直接回填土方,由于定向钻穿越时泥浆压力喷射、长时间泥浆浸泡、返浆携带等原因,易发生扩孔后孔洞塌陷,成品管道回拖时出现抱管、卡钻等现象,造成穿越失败;而采用大开挖后敷设混凝土涵管替代钢管隔离卵砾石层辅助定向钻穿越施工技术措施,再回填土方,有效消除施工安全隐患,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