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254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2003年12月3日7时26分发生道孚4.8级地震,宏观震中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葛卡乡至木茹乡一带,震中烈度为Ⅴ度。这次地震影响到道孚县4个片区(尼措区、瓦日区、扎坝区和八美区)两个镇及十个乡,地震灾害评估区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这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牲畜死亡或丢失;也未造成公路、桥梁、通讯等生命线基础设施损失。房屋未出现倒塌;只出现个别片石砌筑的房屋墙体局部垮塌和轻微裂缝,有个别房屋出现梭瓦和掉瓦。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中等、轻微和基本完好三个等级;对道孚县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5.39万元。  相似文献   
562.
本文在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鲜水河断裂带上朱倭、炉霍和道李三个M>6.5级地震的序列,结合全区4.0级以上地震分布和应力场调整关系,用平面应变问题的有限单元方法,采用降低震源区断层摩擦系数、保留断层错距(考虑地震之间相互影响又作了一些改正)等方法进行了计算。文中考虑了两种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这些条件分别反映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本区的作用。并从大地震沿带迁移与应力场调整关系中对未来地震的蕴党以及三要素进行了讨论。实验认为: 1.鲜水河断裂带应力场调整与大地震沿带迁移活动,主要是断裂带以东区域在东部板块的推动下,向北西西方向运动与印度板块强制性限制下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 2。三个大地震后应力场调整表明,该带未来强震危险区向南东段转移,有可能在韩宁一康定一带,以乾宁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563.
一、磨坑——秀岭断裂带的基本情况:北东东向的磨坑——秀岭断裂带东自广东紫金县义容循南西西向延伸进入东江谷地,经河唇、雍州一带,继续达博罗县泰美圩以北之秀岭地区,前人称它为横坑——磨坑断裂或磨坑断裂.该断裂带除砂岭——观音阁数公里段地表显示不清外,基本出露良好,累计总长达50公里。义容往东可能经青溪至紫金分为二支:一支由北东东偏北延伸;另一支取道中坝向安流  相似文献   
564.
565.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澜沧-耿马大地震前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有一个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下降时段,震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566.
江原幸雄  金旭 《世界地质》1991,10(3):121-128
1绪言最近,笔者(江原等,1989)在九州(大分县国东)及中国地方(山口县防府)等两个花岗岩地区测定了地壳热流量。它们的值虽然后者以39.4mW/m~2显示出低值,但前者以79.1mW/m~2显示出高值。这些花岗岩的生成年代推定为后者是白垩纪后期或早第三纪,前者是白垩纪中期或更早(地质调查所,1971)。已被人们所指出的那样(例如POLYAK and SMIRNOV,1968),热流量与地质年代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从此可推断约80mW/m~2的热流量是异常高的。  相似文献   
567.
河南禹县大风口石炭,二叠纪含Tingf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68.
569.
570.
地震工程中的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