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771.
为了探索原位解决湖泛引起的水体感官和水质恶化问题,本研究在室内考察了改性当地土壤对湖泛黑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及土壤和沙子覆盖对絮体再悬浮的抑制作用,并在梅梁湾围隔实验中考察了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对模拟湖泛水体嗅味物质和营养盐的去除及水体溶解氧(DO)的改善效果.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土壤对湖泛水体黑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比聚合氯化铝更佳,在55 mg/L的壳聚糖改性土壤投加量时,水体浊度从对照的 >2000NTU降低到5 NTU,土壤和沙子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湖泛水体黑物质絮凝去除后的再悬浮.现场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处理30 min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7.0%,嗅味物质DMTS和MIB的去除率达到75.0%以上,水体表层DO增加了75.0%,底层DO增加了183.5%.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对湖泛水体的感官和水质起到明显的应急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72.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Ⅱ.内源氮释放控制作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氮释放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孔隙水中NH4+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的NH4+通量分别为5.3至18.6mg/(m2·d)与-9.4至67.5mg/(m2·d),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的NH4+通量总体上低于未疏浚对照的通量,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月份,从2006年5-12月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NH4+释放通量显著低于未疏浚对照柱,疏浚沉积物的NH4+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是消减研究区内源氮负荷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73.
减隔震桥梁设计方法及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桥梁作为交通系统中的生命线工程,其抗震性能问题尤为重要。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通过减隔震装置来降低结构的地震损伤,目前已发展成为提高强震区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促进减隔震技术在中国桥梁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总结减隔震桥梁的设计方法,归纳其地震反应和震害情况,对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桥梁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减隔震效果、地震随机响应、易损性及性能优化方法等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其次,概述减隔震技术在斜交桥、曲线桥及铁路桥梁中的应用情况与研究进展,并介绍新型韧性抗震设计理念在桥梁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最后,总结减隔震桥梁的试验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减隔震桥梁研究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74.
差异张拉法能够有效提高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作业工效,此工艺在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口边坡中成功应用。为保证张拉至110%设计荷载时钢绞线平衡受力,对差异补偿荷载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发现考虑预紧阶段已产生的差异量是受力平衡的关键,并对单根差异补偿和整体张拉阶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75.
为了实现地面卫星激光观测站对空间目标的轨道预报,设计了空间目标激光测距轨道预报软件。首先,利用空间目标的两行根数结合轨道外推算法,计算出空间目标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坐标;其次,通过空间目标、地心和观测站三者之间的坐标系转换,计算出空间目标相对于站心坐标系下的位置;再次,根据空间目标相对地面激光观测站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画出空间目标的测站预报图;最后,以北斗卫星的测站预报实例对该软件进行验证,所得出的测站轨道预报图与同类商业软件的图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为地面观测站捕获空间目标,并同步跟踪其轨道运行提供测站轨道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776.
钟安宁  周翔 《沉积学报》2020,38(3):610-619
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复杂多变的物源体系制约了研究区沉积体系刻画和致密气储层预测。综合碎屑岩骨架矿物、砾石成分、重矿物组合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沙河子组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可分为安达凸起、中央古隆起、徐东斜坡三大物源区和安达、徐西、宋站、徐东四个物源体系;2)不同物源体系的物源方向存在差异,其中安达地区受西北安达凸起物源影响,物源方向以南西向、东西向为主;徐西凹陷受西部中央古隆起物源影响,物源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宋站地区和徐东凹陷受东部徐东斜坡物源影响,物源方向以东西向、北东向为主;3)断裂活动影响沉积物充填方式、物源供给决定沉积相发育规模、地貌特征控制沉积体延伸方向,断裂、物源和地貌特征的联合作用,造成断陷西侧陡坡带安达和徐西物源体系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而东部斜坡区宋站和徐东物源体系则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777.
金管-高压釜体系下干酪根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和不同矿物介质条件下,甾、藿烷(烯)的热演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纯干酪根、干酪根+水(TOC∶水=1∶1.5)和干酪根+高岭石+水(TOC∶矿物∶水=1∶24∶7~10)三种情形下,甾、藿烷(烯)热演化速率高于干酪根+蒙脱石、方解石或白云石+水(TOC∶矿物∶水=1∶24∶7~10)三种情形.对于前三种情形,藿烯类的热稳定性比17β(H)21β(H)-藿烷类低,对于后三种情形两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正好相反.C3122S/(22R+22S)升藿烷和C2920S/(20R+20S)和C29αββ/(ααα+αββ)甾烷比值都先从240℃至280℃降低,然后从280℃至320℃升高.表明这些化合物以不同的键合方式结合在干酪根上.  相似文献   
778.
元数据驱动的土地信息系统可复用构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土地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定项目,因此,在土地管理领域中可复用的构件非常匮乏,这对于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对元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元数据的标准、元数据的表达形式、元数据的管理和元数据的内容上,对元数据应用于土地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则较少。本文将元数据技术引入构件的开发中,采用元数据定义业务规则,通过元数据驱动构件的运行。在业务发生变化时,只需要改变业务规则在元数据库中的定义就可以使构件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提高业务构件的可复用性,扩展了元数据的应用范围,为土地信息系统的快速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9.
海量影像数据的发布集群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量影像数据的在线发布和共享是传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难以解决的难题,集群技术具有高度可伸缩、高可用、易管理和高性价比的特性,是解决海量影像数据发布难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动态反馈负载平衡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集群技术的在线影像发布服务及其体系结构,设计了区域分治法等四种不同复杂度的负载平衡算法,适于不同物理系统,最后给出影像发布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80.
战场态势推演GIS动态表达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战场态势推演过程的动态表达方法和演播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图形符号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场态势推演过程动态表达的技术方法。同时,通过脚本控制使推演过程的演播更加生动、逼真,脚本控制主要包括播放场景命令、播放速度命令、跳转命令、暂停预约命令、播放语音命令。对实际开发提出的推演方法可行性和实用性作了验证,解决了战场态势推演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