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565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自渐新世以来,不断发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从而对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的环境,尤其是水系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南北向河流的阶地高差自北东向南西逐渐降低;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使水系同步发生异常弯曲;主河道向西南方向迁移,紧逼西南岸;河道两岸水系和河谷地貌发育不对称;现代地壳形变资料表明,阿尔泰山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仍在继续,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认为由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是欧亚大陆阿尔泰山脉西南麓隆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2.
地表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垂直向上运移,即处于深部的油气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通过渗滤作用、扩散作用或别的方式,到达地表,引起地表介质(土壤、岩石、水、气体及生物等)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的量的变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场的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来寻找油气藏的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油气化探本质上是一种以研究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来达到找油目的直接方法。自30年代德国的G.劳伯梅耶和苏联的B.A.索柯洛夫开创地表烃测量以来,油气化探已进行了五十余年,经历了发展与停滞的反复过程,究其原因,除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外,亦与油气物质运移机理及分布模式复杂多样、其异常与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关。对于油气物质异常的形成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结合地质、物探、化探的众多因素,综合考虑亦不失为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方法之一。而目前引入的化探指标众多,各参数与油气藏的关系复杂。对于异常的解释、评价、筛选及预测油气前景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参数综合指标MPV_1,试图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普查工作的同时,围绕一些钻井以放射状分布采集了一些样品并选用多参数指标,以达到改进预测的成功率,两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与本文有关的廊固地区油气普查工作成果,请查阅《廊固普查报告》,这里不再详述。  相似文献   
103.
在美国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探油气已有30年了,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壤中吸附烃抽提技术以及其测量分析都已得到了发展提高。实验表明,在首次测量后数年重新采样,异常可以重现;另一方面,随着油田的开采,烃异常逐渐变弱,最后趋于消失。尽管与大型油气藏相联系的晕圈(halo)这种基本异常模式继续被发现,亦已认识到其他类型的烃分布模式。烃测量技术有助于评价穹隆构造翼部的含油性,在获得适当的资料后,可以在构造顶部布钻。如例案所述,烃测量后指出在刺穿型穹隆构造的翼部有一油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104.
105.
桂北宝坛沙坪锡石一硫化物矿床的物质来源,有认为是来自雪峰期平英花岗岩,也有认为是与基性岩有关,说法不一。 通过进一步测试研究,取得如下证据: 该矿床物质是由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浆期后热液沿F_(206)断裂带运移与变质凝灰岩产生交代叠加的(?)重来源构成(?)造矿元素S、Sn Sb、Fe及Sc、Mg、K主要来自变质凝灰岩围岩:Cu、Pb、Zn、As、Bi 和Ga、In、Nb及Ca、Na主要由热液带来。 锡主要呈硫化锡酸盐(Na_2SnS_3)或硫化物(SnS_2)形式,钪呈易溶硫盐络合物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06.
区域化探资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上的应用成果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1991年,利用冀东地区已有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进行了在农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区内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缺乏区,开展了增施微量元素Zn、Mn、Mo、B和Co肥料提高水稻、玉米、花生和苹果产量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施微肥后,水稻、玉米、花生产量提高,平均增产10%以上,亩增收入平均40元以上,苹果增产30%以上,亩增收入大于1000元,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这项成果如在整个冀东地区推广,其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7.
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8.
钟晓青  王永锐 《热带地理》1995,15(4):328-334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较早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我们对地处西南部的新会市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面、典型抽样调查。发现全市的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单产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缓慢,速度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因此人均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建立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新会市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5hm^2,在“人均4分保命田”之下。因此,本文对该地区作出的粮食及  相似文献   
109.
1 引言为充分利用凌源市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以春麦为上茬、大豆为下茬的复种生产形式发展很快,播种面积由1988年的3.86万亩,增加到1991年的13.0万亩。但是,由于麦茬大豆产量不够稳定,有些年度成熟度不好造成产量下降,影响了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近几年大豆(合丰26号,下同)生产情况和本市不同地点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初步确定麦茬大豆的一些农业气象指标,为大面积推广麦茬大豆种植和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1 引言凌源鳞棒葱以其高产优质闻名于省内外。1985年被辽宁省农牧业厅命名为优质产品。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葱栽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销售市场日趋广阔。凌源鳞棒葱还远销内蒙古、河北、京津等地。该葱适口性极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