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多尺度地图数据更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目标匹配技术获得已更新与待更新的不同比例尺地图之间表达同一地物的候选空间目标,并对候选匹配目标对进行比较,以便获得匹配目标间的差异以及发现未匹配的目标;进而,分析判断差异是否由该目标所表达的地理要素的实际变化所导致。该文以面目标匹配为例,对多尺度地图面目标匹配对的差异驱动因素和变化类型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模式的目标匹配对提出了利用长度差异、面积差异和重叠度指标进行差异驱动因素判别、变化探测和变化类型判定的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2.
依据一种基于建筑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的城乡站点划分方法,将西安市环境与气象站点划分为城区、郊区和两类乡村站,讨论其PM2.5的城乡分布特征及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西安市呈现不同的PM2.5城乡分布特征和日变化特征,两类乡村站点PM2.5差异明显且下风向乡村站点(乡村D)对应的UHIID对城区和乡村的影响程度大于上风向乡村站点(乡村U)对应的UHIIU。在城区较多本地排放的影响下,乡村PM2.5浓度与 UHIIU(或UHIID)相关系数均大于城区。随着UHIID的增加,城乡PM2.5相对浓度差值(RUPIID)整体呈下降趋势且UHIID与RUPIID在春夏秋季显著负相关。UHIID增大,城区近地面PM2.5的水平扩散能力减弱,但PM2.5的垂直扩散能力较乡村更强,从而UHIID通过影响PM2.5的传输扩散特征,进一步影响西安市RUPIID。  相似文献   
123.
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网建设,常用雷达产品逐渐在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利用反射率因子产品分析降水系统的移向、移速、强度以及降水性质等特征为人影作业指挥提供参考;利用径向速度产品选择人影作业的最佳时机和部位;利用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产品识别冰雹云并指导防雹作业;综合应用多种雷达产品建立人影...  相似文献   
124.
在吉林磐石七间房剖面上部的两个样品( Lqt 22 和Lqt 26) 中发现了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bernesge,D. inaequalis、D. noduliferous s. l. 及D. praenoduliferous。这一动物群的时代清楚地表明七间房剖面鹿圈屯组上部的时代为晚石炭亚纪巴什基尔期( Bashkirian) 的早期,可精确确定为D. praenoduliferous 带晚期至D. noduliferous 带早期。吉中地区石炭系的中间界线无疑在鹿圈屯组内部。  相似文献   
125.
西藏多不杂矿集区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不杂矿集区位于西藏改则县北部,是近些年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在以多不杂为中心,东西长约30km,南北宽约10km的范围内,包括多不杂、波龙、色那、拿顿、拿若、尕尔勤和铁格龙7个矿区。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集区钻孔岩芯样品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旋转正交因子处理和成矿元素Cu与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微量元素U、Th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轻重稀土元素均在Cu矿(化)体部位相对富集。另外微量元素U、Th(尤其是Th),与金属元素Cu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u矿化部位相对富集。研究表明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与微量元素U、Th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6.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是我国陆相火山岩区的重要金矿之一。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的东北缘,矿体主要分布于团结沟斜长花岗斑岩接触带部位的隐爆角砾岩带和黑龙江群变质岩的层间裂隙中。斜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发育3类包裹体:熔体包裹体、原生的L-V包裹体(及少量的L-V-S包裹体)和次生的L-V包裹体。玻璃质熔体包裹体相当于酸性殘浆的成分(SiO2达69.5%~73.8%),其捕获温度大于800℃。石英斑晶中次生L-V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10~350℃、盐度5%~7%NaCleqv,代表了次火山岩浆热液的特征,与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中Q1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很接近,而盐度略高于白色玉髓状石英Q1的。乌拉嘎金矿的金成矿可划分3个成矿阶段,发育盐水溶液包裹体:(1)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4~355℃,集中在190~330℃,盐度为1.3%~8.2%NaCleqv,密度为0.53~0.88g/cm3。(2)烟灰色玉髓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196℃,集中在170~190℃,盐度为2.2%~3.2%NaCleqv,密度0.79~0.92g/cm3。(3)碳酸盐-石英阶段,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270℃;盐度0.5%~2.9%NaCleqv。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贫CO2的盐水体系为特征,与国内外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十分相似。石英斑晶中熔体、流体包裹体及其共存反映了次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由硅酸盐熔体通过不混溶产生含矿的盐水溶液的可能,说明了金成矿与斑岩的成因联系,乌拉嘎金矿应该属于陆相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7.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西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总体上呈NW向展布,受区域NW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酸性侵入体及碳酸盐脉有关,矿床产于斑岩体内及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及碳酸盐脉型。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主要形成于248~220Ma,而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26~210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28.
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田产出在辽东裂谷凹陷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矿田。研究表明,矿区内发育的以双顶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新岭花岗岩为代表的晚三叠世花岗质岩浆事件,应与本区的矿化作用密切相关。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双顶沟岩体侵位时间为224.2±1.2Ma。双顶沟岩体岩石化学组成呈现 SiO2 69.07%~71.31%,K2O 3.53%~5.22%, Na2O 3.87%~4.14%,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Al2O3为12.46%~14.48%,A/CNK<1,具有准铝质特征。微量元素数据显示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强烈分馏, , 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68~0.9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Pb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具有高Sr,Ba含量,低的Y,Yb含量特征,属于具有类似埃达克质亲和性的I型花岗岩,具有高Nb/Ta(18.4~21.2),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源区残留固相矿物组合中包含可观的石榴子石和金红石,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存在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推测扬子和华北板块深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可能是诱发与成矿有关岩浆的地球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129.
花岗岩体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在造山带中可达20%~90%.大陆地壳增生与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花岗岩分布区也是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区,如各种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等.因此,对花岗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研究是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与之相关构造的研究对于花岗岩区找矿勘探意义重大,所以花岗岩的侵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自然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0.
利用1990—2008年常规观测资料和850 hPa、500 hPa高空资料,分析了闽西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结果表明,闽西北是福建省冰雹多发区,近年来降雹呈明显减少趋势;月变化呈现一大明显单峰(4月)和两小双峰(7月、11月)现象,主要发生时次在14:00—20:00;连续降雹日数以孤立日为主,每次降雹以1~2站次较为多见;11至翌年5月,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850 hPa)为暖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冷切适中型和低槽偏东型;冷切偏西和暖切偏北型降雹发生概率较适中型低,较偏南型高;74.1%的雹日伴有低空西南急流,并以急流适中和偏北型居多;大于等于3站次降雹的主导天气形势为暖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81.5%伴有低空西南急流;6—9月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500 hPa)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和副热带小高压型,发生较大范围冰雹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