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29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2.
为确定沙漠化对高山嵩草草甸植被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了解高寒区草甸沙漠化的原因,选择西藏那曲安多县南部沙漠化严重区域为调查区,按照沙漠化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系统调查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草甸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区的植被与轻度沙化草甸有显著的差异;在中度和重度沙化区,高寒草甸的建群种高山嵩草已被家畜不喜食或更具抗性的植物种所取代,而在极重度沙化的流动沙丘上无植被生长;从过牧的退化草甸到半流动、流动沙丘,植物种多样性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轻度沙化草甸物种数、个体密度和丰富度指数最多;中度沙化草甸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而优势度指数最小;在沙化过程中,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显著下降,地上生物量也在下降,虽然轻度、中度和重度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极重度沙化区,但前者之间却无显著差异。地下根系生物量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过牧是造成高山嵩草草甸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54.
大棚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通过调节棚内小气候条件来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态防治方法。本文通过田间温度控制对比试验,建立病害与温度控制的相关模式,为确定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56.
夏建平  禹祥裕 《地质论评》1993,39(2):176-184
文中介绍和评述了利用电法勘探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过程和现状,对求参的实验模型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附之实例予以佐证。指出应用物探资料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是有实际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相似文献   
57.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地震数据和1:50 000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区域不整合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详尽分析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建立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划分构造—地层层序,进而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自下至上发育Pt2Ch-Jx/Pt1、∈1/An∈、C2/O、T/P、J1-2/An J、K1/An K1、E3q—N/AnE,据此将研究区垂向上划为7个构造—地层层序: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震旦系—奥陶系构造层、石炭系—三叠系构造层、侏罗系构造层、下白垩统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贺兰山构造带构造演化经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盆地坳陷—裂谷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陆相盆地坳陷沉积阶段;晚三叠世局部伸展;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逆冲推覆阶段,普遍发育多条大型北东向逆冲断裂;始新世开始进入盆—岭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58.
地质报告和学术论文中所附的显微照片或图版,是用原装显微相机摄取底片,然后印洗、放大或用简易摄片装置摄取的.通常标注显微照片放大倍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或其积(10×10或×100)",另一是"线条比例尺".用第一种标注法会出现不严密、不准确的现象,这并非方法不当,而是人为疏忽.为此,有必要探讨显微照片的放大倍数.欲了解底片物相的放大倍数,应先理解下式:M_2=M_1LK/250(毫米),式中M_2为底片放大总倍数;M_1为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L为显?  相似文献   
59.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演化过程及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沉积类型及盆山耦合与迁移规律,将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变迁划分了4个阶段:早更新世小型内陆盆地无序水系阶段;中更新世冰川水系与东流水系阶段;晚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向南溯源侵蚀阶段;全新世黄河外泄水系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研究区及相邻地区黄河水系和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溯源侵蚀发展历史及趋势分析,认为研究区未来水系发展趋势不一定是加鲁河袭夺鄂陵湖、扎陵湖两湖及黄河水系,而可能是黄河加快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鄂陵湖和扎陵湖将逐渐消失成为河流,黄河水系最终将袭夺柴达木内陆盆地水系。  相似文献   
60.
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测年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剔除了一些地点、岩性、测试不详及方法不系统的年龄数据,获得了一组有价值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它们可以代表目前北祁连山西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对研究本区盆地-构造-岩浆-热事件提供了重要成因信息。综合评价这一成果,方法较全面,数据有一定系统性,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对本区各类地质体形成与演化的认识,解决在北祁连山西段科研、地质找矿以及区域地质调查中一些长期争议的地层时代问题,对推动本区成矿时代、热历史等问题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