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我国大量堆存和正在排放的煤矸石,既是一种矿业排量最大的废弃物,又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可利用的巨型资源。阜新煤矸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伊利石等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含60%~67%SiO2,13%~18%Al2O3,具有高硅低铝特征,属于目前难以利用煤矸石。本文实验采用了C3S—C4A3S—C2S—C4AF体系,利用煤矸石的Al2O3煅烧成无水硫铝酸钙而不是铝酸三钙。添加BaSO4、CaF2和铬渣,使硅酸三钙和无水硫铝酸钙能在1300-1360℃共生,制备出了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水泥熟料在1360℃,保温1小时烧成。研制的煤矸石水泥3天和28天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34.7~36.8MPa和52.2~54.4MPa,达到了525#早强型高性能水泥指标。  相似文献   
972.
笔者依据岩心、测井资料,通过岩性、电性对比,对胡状集油田沙三中亚段4~8油层组的扇三角洲相储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确立了不同级次旋回界面和旋回类型的识别特征,将研究层段分为1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依据中期旋回对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垂直、平行物源方向短期旋回与古地貌的变化关系,确定了短期旋回的对比原则和对比方法,建立了短期旋回对比格架。短期旋回地层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时期的砂体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是造成储层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细分油气开发层系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73.
济阳坳陷古近系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大量的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压溶作用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十分普遍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物有早、晚两期,早期泥晶方解石主要分布在浅层,连晶方解石充填的深度分布范围大,中深部最为发育。溶蚀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长石颗粒和少量岩屑溶蚀。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成岩演化过程中,长石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影响孔隙大小的关键因素,早期方解石的胶结有利于后期次生孔隙的发育。不同凹陷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不同。在济阳坳陷西部的惠民凹陷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500-2400m深度,向东至东营凹陷则主要发育于1650-2450m,再向东到沾化凹陷为2300-3500m,车镇凹陷为2200-2700m。从西向东、由南向北次生孔隙的发育深度逐步增大是受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控制的。  相似文献   
974.
GIS在阿尔金成矿带铜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应用GIS软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利用非线性矿产资源评价模型和MRAS等软件叠加分析,对阿尔金成矿带铜矿进行了成矿预测,证明基于GIS的成矿预测是行之有效的,为本区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更多重要的找矿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5.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概念的出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钟耳顺博士是我国GIS业界的知名专家,他创办的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新一代GIS软件SuperMap系列产品,不仅成为国内主要的GIS软件品牌,还打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市场。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紧密结合造就了SuperMap的成功之路,开放合作则成为SuperMap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976.
李军  黄磊  钟洪德 《四川测绘》2007,30(5):210-212
Microstation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平台,在此平台下开发的成图系统能够继承其良好的图形操作性能,平台基于XFM的要素模型则能提供很好的属性管理。本文对基于此平台开发的一个管线成图系统的系统结构、数据模型、开发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77.
用整体的观点、综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大震前8年中澜沧、腾冲、洱源3个地震台单台波速比(简称波速比)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自1983年始,远在250km以外地区发生的中强震、强震可引起澜沧地区波速比突变,其突变幅度随大震的临近和距离的逼近而增大。对波速比突变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并对波速比突变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其物理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8.
针对GIS数据的多维、海量、动态性等特点,本文设计了基于四叉树和双缓存机制的GIS动态数据可视化模型,并详细地介绍并阐述该模型的数据存储规格和数据可视化方法及其特点。基于四叉树索引结构和多线程双缓存机制,构建GIS动态数据可视化模型,探讨多线程分层绘制动态对象方法和GIS空间数据库实时更新方法,实现GIS海量数据的动态化、序列化、实时可视化表达。并测试对比了常见可视化算法与本算法之间的显示效率,发现本研究算法针对多种GIS图形类型、大数据量GIS数据显示,均有较高的效率提升,实验证明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其他GIS动态数据的可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杨栩  陈斌  孟倩  申屠行钟 《浙江气象》2019,(1):15-20,48
选用1964—2013年我国中部地区112个气象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化对降水的可能影响。文中选定长江中部地区为背景区域,长江中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中部地区和长江中三角年降水变化趋势,发现:1)两个区域的年降水量都呈上升趋势,并且长江中三角降水量的增幅较背景地区大得多。2)两个地区季节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是春秋季降水减少,夏冬的降水增多。其中,春季长江中三角降水量减少的速度比较快,而在秋季则是背景区域降水量减少的要快。夏季长江中三角降水强度增加的速度较背景区域要更快。3)两个区域只有暴雨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是增加的,而且长江中三角暴雨强度增加速度明显比背景区域快,因此暴雨降水强度增加是导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这可能和城市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80.
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是严重的生态问题.定量监测和评价水力侵蚀是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为系统掌握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81篇相关文献.发现青藏高原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坡面侵蚀模型、137Cs核素示踪法、径流小区和水文站观测3种类型,但总的来说研究明显不够.坡面侵蚀模型主要有美国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2种.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国土壤流失方程、137Cs核素示踪法、径流小区监测和水文站观测小流域得到的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大于30、1~8、小于10、0~109和2~3 t/(hm2.a).经过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模型计算中参数的选择存在问题,137Cs核素示踪法方面背景值不确定性太大,径流小区和小流域监测资料奇缺,没有全区评价结果.今后需要加强小区小流域自动化监测、137Cs背景值采样测试和综合评判以及137Cs核素示踪法土壤侵蚀测定.在这两项定量测定的基础上对全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