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依据浅变质岩层所保存的韵律层理、沉积构造、火山角砾一凝灰结构及残存的微古植物组合等,以及硅酸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成果的判别,对浅变质岩层进行了再认识,认定该浅变质岩是一套经受浅变质作用改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并就建立其地层序列,区域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意义和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庐枞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起源、演化及形成背景   总被引:54,自引:32,他引:22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分布广泛,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划分为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等四个喷溢堆积旋回.盆地内火山岩浆活动起止时间约为136~124Ma,均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庐枞盆地4个旋回火山岩岩浆具有同源关系,源于性质接近于EMI型富集地幔的交代地幔;各旋回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结晶分异作用,同时还受到了一定的地壳物质混染;火山岩由早到晚(龙门院旋回→砖桥旋回→双庙旋回→浮山旋回)具有向高钾、负Eu异常增强、结晶分异作用增强、岩浆分异程度增高方向的演化规律;庐枞盆地早白垩世存在由挤压-拉张过渡背景转为典型张性背景的构造转换,转换时间约为130.5Ma左右,龙门院、砖桥旋回火山岩形成于挤压-啦张过渡的构造背景,双庙、浮山旋回火山岩形成于典型的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3.
依据花岗岩类的岩性组合、产出状况、结构、侵位机制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燕山期花岗岩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以大同岩体和司空山早、主期岩体为代表,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表现为SiO2>56%,Al2O3一般≥14%,MgO<3%富集LREE,低HREE和Y、Yb(如Y<18×10-6,Yb<1.9×10-6),高Sr、Ba,高La/Yb>39和Sr/Y≥30,Sr、Eu异常不明显,与Adakite岩相似;另一类属正常钙碱性系列,以英山尖岩体为代表,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具有高硅、低铝的特点,一般SiO2>70%,Al2O3<14%,LREE略显亏损,HREE略显富集和高Y、Yb(如Y>18×10-6,Yb>1.9×10-6),低Sr和La/Yb<10、Sr/Y<10,Sr、Eu负异常明显.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可能为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正常钙碱性花岗岩可能为正常的地壳重熔形成.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安徽省建筑石料矿开采和管理现状的梳理,估算出各地建筑石料矿的单位矿石量产值,为今后矿业权出让价格的确定提供了借鉴;在系统总结建筑石料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摸清资源和生态家底、科学合理的设置和投放建筑石料矿采矿权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5.
安徽大别山及邻区区域地质调查进展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加富  钱存超  娄清 《地质通报》2001,20(2):128-136
通过对覆盖安徽大别山及邻区的地质调查和深入研究,重建了区内各个地段的构造地层序列及其对比方案,阐明了区内3期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型式与形成时期;确定了大量新元古代碱性变质花岗岩的存在;对榴辉岩的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区内是否存在蓝片岩-黄片岩-榴辉岩的变质分带等提出了不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大别造山带形成机理提出了非印支期碰撞造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安徽岳西脉状英安质角砾熔岩的发现、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1:5万区调工作,于大别山腹地发现了脉状英安质角砾熔岩。通过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的研究,认为它可与北淮阳地区毛坦厂火山岩旋回作对比,从而对认识大别造山带热隆-侵蚀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安徽庐枞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安徽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火山岩盆地,巴家滩岩体是盆地内主要的侵入岩体之一,该侵入岩的年代学研究对庐枞盆地的岩浆作用过程、时间及构造背景的确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工作得到巴家滩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3.5±0.6Ma,黑云母~(40)Ar/~(39)Ar年龄为129.0±0.6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侵位较深且冷却速率较慢。本文认为133.5Ma的年龄可能代表庐枞盆地由早阶段挤压-拉张过渡背景向晚阶段典型拉张构造背景的转变时间。  相似文献   
2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表壳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南部出露较多的变质表壳岩,主要由片麻岩、片岩、长英质粒状岩石、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类等组成,经历了超高压、高压变质作用。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其形成时代、原岩建造、构造背景等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其成岩时代可能属于早中元古代,原岩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建造,构造背景应为与大陆岛弧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些研究成果为探讨大别造山带的形成环境、演化、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了较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菖蒲地区1∶10000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组成、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探讨了榴辉岩形成的多样性,指出碧溪岭榴辉岩体的“S型”构造形态,并确定了港河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系的层序。  相似文献   
30.
安徽大别山地区首次发现硅质岩钱存超,黄俊(安徽省地矿局区调所)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4年在大别山岳西县境内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大别群”中深变质岩内首次发现一套硅质岩、变质砾岩、长石石英岩和绢云石英干枚岩为组合的表壳岩。硅质岩呈浅灰至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