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本文应用关于粘弹介质的弹性力学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定常速率加载边界条件下以断层闭锁模拟震源的“孕震”过程,並将所求得的层状介质应力—应变场与视电阻率的“前兆”变化相关联,以此给出该“孕震”过程中地表视电阻率“前兆”变化的时空分布,从而揭示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的变化与震源区应变场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粘弹性介质的存在,对孕震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介质中应力集中程度与材料粘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视电阻率前兆而言,其时空分布不仅与大范围的应力—应变场有关,而且还与台站探测范围内介质的力学、电性结构条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82.
本文研究了三层介质中膨胀球模拟震源的应力、应变场以及由这个应力、应变场产生的电阻率变化量和地表视电阻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强度的“震源”,在地电装置探测范围内的应力场随具有不同弹性参数的层位有显著的变化;而应变场却看不出有明显的突变;由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量的计算结果揭示了地电异常受台站介质电性结构与力学结构的综合影响。因此作为预报地震的地电阻率法一方面要寻找具有高电阻率——应变灵敏度岩层的台址,另一方面台址的视电阻率变化对各层真电阻率变化要具有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83.
倾斜椭圆潮汐因子及地震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固体潮理论出发证明了分点大潮倾斜潮的特征图像是一个椭圆,推广到一般朔望大潮也存在大潮倾斜椭圆,因而可以计算椭圆潮汐因子,滇西地震预报试验场及其附近地区的观测表明,椭圆潮汐因子异常与强震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从物理意义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4.
Selecting three half orbits near the epicenter of Pu’er earthquake, we analyzed the Ne data recorded in their revis-ited orbits during a year before this earthquake, and extracted Ne precurs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re are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Ne in night time, which exhibit different shapes respectively in four seasons; ② There are three main shapes of Ne: single-peak, saddle-shaped and even-shaped, all of which may oc-cur in four seasons, but each season with its typical shape relatively; ③ Spatial images of Ne showed high values near the epicenter in 3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nomaly and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 space and time, which reflects that these spatial anomalies were indeed concerned with the earthquake; ④There shows a certain similarity of the Ne curves among revisited orbits, which can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distinguish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anomaly.  相似文献   
85.
Selecting three half orbits near the epicenter of Pu'er earthquake, we analyzed the Ne data recorded in their revis-ited orbits during a year before this earthquake, and extracted Ne precurs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re are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Ne in night time, which exhibit different shapes respectively in four seasons; ② There are three main shapes of Ne: single-peak, saddle-shaped and even-shaped, all of which may oc-cur in four seasons, but each season with its typical s...  相似文献   
86.
2005年4月14日美国《Science Express》在线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固体地核存在的直接证据的文章,题目为“An Observation of PKJK:Inferences on Inner Core Shear Property”(对PKJKP的观测:关于内核剪切特性的推断)。作者Aimin Cao,Barbara Romanowicz和Nozomu Takeuchi,分别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震实验室和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相似文献   
87.
为适应地电阻率法预报地震深入研究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精度计算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的公式及方法。对于MN→0的视电阻率计算,本文给出了J_1(x)滤波系数法的计算步骤,此外对二层、三层介质的传统级数求和法,给出了估算精度的公式;对于MN≠O的视电阻率计算,本文讨论了数值积分法和J_0(x)滤波系数法的计算步骤以及为提高精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且给出了一批用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8.
本文用弹塑性大应变的有限无法对几种不同介质中均匀胀膨球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作了计算。得出了松软表层、软弱夹层和软弱包体对应变、位移的影响,并对前兆优显层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目的是借助对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中不同层位真电阻率的变化.本文以3层结构为例,对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一维反演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地理论研究.首先研究了一维地电阻率结构下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模拟效果,得到了各层电阻率值,且与真电阻率值很接近,说明在地下电性结构为一维的情况下,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可以区分出不同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其次,考虑到台址下电阻率结构的复杂性,研究了上两层界面存在起伏的情况下,多极距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效果,结果显示:当电阻率变化较小时,各层反演得到的电阻率的变化与真电阻率十分符合;当上两层介质的电阻率变化较大时,各层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出现畸变,与真实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存在一定差别,表明浅层电阻率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影响对深部电阻率变化情况的正确判断.一般情况下,观测的时间间隔越短,则连续两次观测时段内各层介质的电阻率变化越小,因此缩短多极距观测的时间间隔可能是避免出现上述畸变现象的有效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