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ceves等(1996)首创的计算使关于VAN方法预报是否可看成纯属偶然的争论中的主要疑问更清晰化,他们的结论是“VAN方法已经产生了一个比对25年历史地震做出的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取样更显著高的预报成功率”。在全面地考察了VAN在1987 ̄1989年间所发出的预报,Aceves等发现“在5天到22天所有时延情况下VAN方法的预报率明显地超出随机模型的预报率。以5天时延为例,VAN的成功率为37”  相似文献   
42.
43.
The coda attenuation of the Yao''''a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ThetravellingqualityfactorQofseismicwaveisoneofbasicphysicalparametersformeasuringthemediaattenuation(1/Q)intheearthandreflectionofinhomogeneityandinelasticityofthemedia,whichisusedinstudiesoffocalphysicsandengineeringearthquake.Qiscloselyrelatedtotheregionaltectonicactivityandseismicity.Thisfeaturehasbeenstudyingasoneoffactorsofearthquakeprediction(Chouet,1979;JinandAki,1986,1989).InYunnanregion,QIN(1992)andQIN,etal(1995)hadstudiedthefeaturesofregionalvariationofcodaQcandflu…  相似文献   
44.
利用前兆事件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4,26(2):140-150
对某些类型的主震事件, 进行中短期预测也许是可能的. 利用Varnes, Bufe和Varnes提出的破裂时间法模拟前兆地震能量加速释放模型,通过实际观测资料与理论公式的拟合, 可以建立主地震事件的中短期预测技术, 用以确定表示主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大小. 本文使用的是云南区域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覆盖的时间段为1965~2002年. 统计分析表明,在此37年时间内,等于或大于2.5级地震资料是相当完整的. 本文对云南地区的30次主震事件进行了模拟,其中25次主震事件由前兆序列模拟得到的预测时间和震级与实际值相当接近,主震震级预测精度约0.57个震级单位,假定已知前兆序列中最后一次事件,则预测主震发生时间误差约0.64年.对另外的5次主震事件,由于没有足够的前兆事件来充分确定前兆能量加速曲线或是存在对能量加速释放曲线的干扰事件,而不能进行破裂时间法模拟.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云南是破坏性地震和中小地震活跃的地区,因此,主地震与前兆事件最佳搜索半径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主震矩与系数k,m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利用主震地震矩与系数的关系和限制指数m的取值范围,可进一步缩小预测时间和预测震级的最佳拟合区范围,提高了模拟主震事件的预测精度. 本文采用破裂时间法对30次主震事件进行拟合,80%以上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显示出该方法在预测已知主震事件序列的能力方面大有希望,因此,利用前兆事件对未来主震事件进行中短期预测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45.
昆明机场一次飑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8月7日以生在昆明机场的一次飑线个例进行分析,雷达图像显示,这个飑线由两个短带回波合并而成,其对应的出流边界发展出新的对流风暴;低层水汽和能量的聚集形成了对流的稳定区,高层的干冷空气入侵加大了对流不稳定度,触发机制除了东风波外,低层的垂直风切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6.
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2002年12月份北京出现的1841年以来历史上最长的连续6天的降雪天气进行了合成分析和诊断分析。北半球合成环流形势显示,连续降雪发生在东亚稳定的纬向环流形势下,其上游地区强大经向环流和阻塞高压使中纬度东亚和西太平洋纬向环流得以维持。东亚合成环流的垂直结构表明,连续降雪期间华北地区始终处于锋区中,并存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垂直分布结构。卫星水汽云图显示出有水汽通道向河套倒槽云系输送水汽。华北地区的诊断分析表明,地面和边界层中山东地区分裂高压南侧向北回流的偏南气流是造成降雪的主要水汽通道。变形场的流场结构使水汽在北京附近辐合。垂直剖面展现了华北回流降雪天气近地面层的浅薄的冷空气垫,和暖湿空气回流在冷空气垫上的爬升,并在其上形成一个浅薄的饱和层。  相似文献   
47.
大别山沙村中生代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的源区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A型花岗岩的成因虽存在不同的认识模式,但对大别山沙村A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物质源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含有古老地壳信息。结合被侵入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推测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地球化学性质与下扬子地幔相似。花岗岩中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119.0±3.2Ma,说明其岩浆侵位于早白垩世,与邻近的基性岩侵位时间相近但稍晚。在三叠纪因大陆俯冲碰撞增厚的岩石圈在早白垩世被拉张减薄,含有古老地壳成分的扬子陆下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不同成分的碰撞后岩浆岩。其中部分基性岩浆分异结晶成为辉长岩,而A型花岗岩可能是同一地幔源区物质小比例部分熔融后分异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政府对城市统筹规划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高。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更加需要科学的系统进行辅助决策。本文以扬州市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成功建设,介绍了三维数字城市系统建设中的Skyline结合3Dmax快速建模技术,论述了Skyline三维平台建设虚拟城市的方法和策略,并利用其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进行了二次功能开发,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49.
二叠系大隆组和三叠系大冶组是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区的易滑地层,清江中游的偏山滑坡群即为典型实例,夹泥的大冶组泥灰岩及大隆组顶部泥岩形成了滑体下部与滑带。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对两者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顶部泥岩含胀缩性明显的蒙脱石,黏土矿物总含量为40%~75%,泥岩泥化后强度明显降低且表现出典型蠕变特性,通过流变实验得到其长期强度指标黏聚力为23kPa,摩擦角18.1; 大冶组下部泥灰岩含泥量较高,层间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层面水平,顺层错动导致泥灰岩表面磨蚀及层间黏土矿物定向排列,特别是浸水后结构面强度降低明显形成易滑面加剧滑坡体的变形; 滑坡演化与清江发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类似地质结构和水往复作用地带岸坡需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50.
高月  卞建民  宋超  丛璐 《水文》2016,36(2):35-40
大气降水是抚松县矿泉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极值概率对泉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持续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利用1960~2013年的降水资料和1981~2008年部分泉流量观测数据,对抚松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变化进行降水特征分析;之后,运用皮尔逊Ⅲ型模型分析最大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接着,利用1981年7月~2008年11月期间降水量和部分泉的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分析法对二者周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法对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和泉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的54间,研究区内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差系数为1.017×10-17,降水稳定,未发生异常变化。降水量和泉流量均存在约11个月的主震荡周期,二者属于同相位(即泉流量对降水量的变化产生即刻反应),降水量作为本区矿泉水补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矿泉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