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92 1年~ 1930年间 ,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H .F .Osborn派C .Andrews率队到中国寻找人类起源发祥地。后来将搜寻区缩小到宁夏、甘肃、河北、内蒙古及蒙古 ,虽未找到人类化石 ,但却找到大量恐龙化石。其中一种发现于蒙古戈壁巴音札克盆地“焰崖”上白垩统下部牙达赫达组红色砂岩的四足行走鸟臀类恐龙化石 ,常大小多只个体连同蛋化石被成窝埋藏。经研究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角龙类 ,为表彰考察队长Andrews ,特命名为安氏原角龙。这种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化石在内蒙古乌拉特旗及宁夏额齐纳旗等地也有发现。 1988年 ,中…  相似文献   
52.
江苏徐州及其邻区新元古代魏集组叠层石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徐州及其邻区新元古代魏集组出露广泛,其中由新元古代沿海潮坪-浅滩底栖微生物群落生命活动形成的叠层石礁碳酸盐岩厚达300m,延绵几百km^2以上,构成了该区一系列山丘的主体。就该区主要的叠层石类型及其形成的礁体作一综述,并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53.
54.
197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恐龙的专家董枝明先生对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连木沁晚白垩统地层的不完整恐龙头骨及相连的颅后骨骼化石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体长2m~3m的小型兽足类掠食性恐龙,以化石发现地点命名它为“火焰山鄯善龙”,系统分类归入霸王龙科。但有的学者怀疑它是早先发现于蒙古晚白垩统地层的一种体长8m~10m的霸王龙科恐龙——警报龙(Tarbosaurus Maleev,1955)的幼体。  相似文献   
55.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合相关地层中原始的光球状浮游微生物、Chuaria—Tawuia类型宏体碳质化石生物群及叠层石优势的特征考虑,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时间是在南沱冰期之前。  相似文献   
56.
1941年中国恐龙研究的奠基人杨钟健,将一种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县金山大洼王家山的原蜥脚类(Prosauropoda)恐龙命名为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以感谢德国专家许耐对其研究工作的热情帮助。这是中国人发现并研究命名的第一种骨骼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57.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苏有林在云南省武定发现一种新的恐龙化石,经两次采集,1990年终于架装成一条较完整恐龙骨架,由1991年董枝明完成研究并命名。  相似文献   
58.
江苏句容青山出露一套下三叠统青龙组和龙山段滨海-浅海相泥岩、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含鱼类、节肢类、菊石、双壳类及牙形石等化石。有的鱼类化石保存在结核中,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埋藏环境。沉积学研究显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阶斯密斯亚阶时期,该区主要为热带浅海大陆架,局部为潮坪。软质海底通常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水富氧清澈,但大风暴或海啸会将海底淤泥掀起,海水因而缺氧浑浊。从化石埋藏保存的状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呈直挺或扭曲挣扎姿态的鱼类化石以及一些其他生物化石均保存在结核中,埋藏在一层灰黑色富含微小草莓状黄铁矿颗粒的泥岩里。显然,当时一场灾变突发,一股富含H2S的黑色泥浆水团侵入了鱼类等生物生活的水域,毒杀并掩埋了这些生物,经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最终形成包裹鱼类等生物化石的泥灰岩结核。  相似文献   
59.
1963年新疆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克拉玛依以北90km的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白垩系吐谷鲁群上白垩统灰绿色厚层泥质砂岩中,采到一批不太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研究鉴定为一种新的翼龙。1964年该所组队前往调查和发掘,除采到大量翼龙化石外,还采到丰富的龟、鳄、蛇颈龙、虚骨龙、驰龙、巨齿龙、圆顶龙、鹦鹉嘴龙和剑龙类等化石。其中翼龙化石近40个个体,有的保存相当完整。分类:爬行动物纲,翼龙目,准噶尔翼龙科,准噶尔翼龙属,魏氏准葛尔翼龙。特征:翼展可达5m。头骨长,顶骨有一向后突起的小嵴突,中棱…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