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1.
大别造山带岳西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大别岳西地区广泛分布燕山期侵入岩和火山岩。14个岩浆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134~125 Ma之间。以130 Ma为界,岩浆岩可以分为两个期次:早期以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为主;晚期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及脉岩为主。早期岩浆岩含有古元古代(1900~2120 Ma)、新元古代(670~800 Ma)和三叠纪继承锆石;晚期岩浆岩中缺少古元古代继承锆石,以新元古代、三叠纪及140~160 Ma时期的继承锆石为主。高Sr低Y地球化学特征仅出现在早期岩浆岩中,结合继承锆石的年龄特征,表明早期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加厚的基性下地壳,下地壳的拆沉和岩石圈的减薄发生在约130 Ma;而晚期岩浆岩为以新元古代年龄的中—下地壳在减薄后的环境下发生深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2.
安徽省黄山市桃溪地区裂隙带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热液矿床(尤其斑岩型矿床)发育大规模裂隙及各类脉体的地质事实,受前人对斑岩矿床裂隙研究的启发,对安徽黄山桃溪地区发育的大规模裂隙带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对裂隙中充填的石英硫化物脉采样测试,发现Au、Ag、Pb、Zn等成矿元素含量均达工业品位,且As、Sb、Bi等前晕元素高度富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推断桃溪裂隙带下方或附近可能隐伏与岩浆侵入有关的金及多金属矿床,桃溪地区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3.
宁镇地区安基山岩体锆石LA ICPMS U Pb 定年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镇地区安基山岩体最早被厘定为高Sr低Y型岩石(Adakite),为深入理解安基山岩体的成因与深部地质作用演化过程,本文利用LA ICPMS锆石U Pb定年方法对安基山岩体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 1088±12 Ma,表明岩浆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另外,结合本地区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精细年代学格架,划分为四个阶段:148~133 Ma(第一阶段)、131~127 Ma(第二阶段)、126~123 Ma(第三阶段)以及109~102 Ma(第四阶段)。  相似文献   
24.
长江中下游地区怀宁盆地火山岩锆石 LA ICPMS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宁盆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之一,自下而上发育彭家口组和江镇组火山岩,岩性分别以粗面质凝灰熔岩和粗面安山岩、流纹岩为主。彭家口组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156%和7061%,江镇组样品的SiO2含量为6191%~6377%,均属于橄榄安粗岩系列,彭家口组样品更加富钾。运用LA ICPMS对彭家口组和江镇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获得了206Pb/204Pb加权平均谐和年龄分别为1300±17 Ma(MSWD=073)和1305±17 Ma(MSWD=078),指示怀宁盆地火山岩为早白垩世的产物,喷发持续时间较短。该年龄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盆地火山岩的年龄一致,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喷发时代集中在135~127 Ma之间,是在强烈拉张的背景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下扬子天目山盆地火山岩锆石LA-ICP-MS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目山盆地是下扬子江南隆起带保存较完整的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岩性自下而上主要为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对盆地内黄尖组下段流纹岩和英安岩分别进行了锆石 LA-ICP MS定年,分别获得了133.6±1.5 Ma(MSWD=0.73)和135.0±2.1 Ma(MSWD=0.78)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天目山盆地黄尖组火山岩时代为早白垩世。天目山盆地火山活动起始时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基本一致,说明江南隆起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早白垩世均处于强烈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26.
闫峻  陈江峰  谢智  杨刚  喻钢  钱卉 《地球化学》2005,34(5):455-469
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蝌蚪山晚白垩世玄武岩为硅饱和岩石, SiO2含量在 47.63%~ 50.02%之间,在 TAS图上位于碱性和亚碱性的分界线上,多数属于玄武岩,少数为粗面玄武岩. MgO含量较低( 3.72%~ 5.58%),但 Mg#值较高( 61~ 71).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Ba、 Th、 U、 LREE和 Pb,亏损高场强元素 Nb、 Zr和 Ti,具富集的 Sr、 Nd和 Pb同位素组成.初始 87Sr/86Sr(t)比值介于 0.706 5~ 0.706 6之间,ε Nd(t)值介于-5.5~-7.3之间.在 87Sr/86Sr(t)-ε Nd(t)相关图上投在富集的第Ⅳ象限,并趋向于 EMⅡ地幔端员. 206Pb/204Pb(t)、 207Pb/204Pb(t)和 208Pb/204Pb(t)比值分别为 17.928~ 18.311、 15.426~ 15.621和 37.785~ 38.525,在 Pb同位素相关图上处在 DMM和 EMⅡ地幔端员之间.蝌蚪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底侵到壳幔边界后曾有一段时间的滞留,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以橄榄石和斜方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随后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的混染.本地区晚中生代时期陆下岩石圈地幔具有同位素富集的性质,曾受到过古老俯冲事件中析出流体 /熔体的交代.与本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的对比表明,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于岩石圈拉张和软流圈的上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岩石圈的减薄,其过程和华北地块东部的岩石圈减薄事件基本一致.造成华北地块东部和华南地块东部的岩石圈减薄具有一致的动力学机制和背景,很可能是晚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造成的弧后盆地的拉张减薄.  相似文献   
27.
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岩浆岩,可以划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年龄分别为152~136 Ma和136~122 Ma。谭山岩体是其中一个出露面积较大的复式岩体,主要发育两个侵入期次,分别以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28.5±1.7~126.7±1.7 Ma,而钾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8.2±1.6 Ma,均为晚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谭山岩体两种类型的岩性均表现出富碱、富铁、高Ga/Al比值、强烈亏损Ba、Sr,并具显著的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两类岩石中锆石具有相似的Hf-O同位素组成,ε_(Hf)(t)值变化范围介于-8.04~-2.47之间,δ~(18)O值介于8.2‰~9.6‰之间,Hf-O同位素组成与下扬子广泛发育的新元古代地体中的锆石Hf-O同位素变化范围基本一致,指示谭山岩体的岩浆起源于高温低压环境,主体为下扬子中元古代增生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合,指示本地区在燕山期晚阶段岩浆作用期间处在强烈拉张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8.
济南辉长岩体的锶、钕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济南辉长岩体的Rb Sr全岩 矿物参考等时线年龄为 144± 2 5Ma ,线性差的原因可能是该岩体来自于锶、钕同位素初始比值不均一的源区 ,结晶时处于同位素不平衡状态。钕同位素初始值εNd(t)值为 - 9.0 8~13.0 5 ,表明该岩体的源区为富集性质的地幔 ,并且表现出不均一性 ,εNd(t) 87Sr 86Sr(t)关系显示出源区满足DMM、EMⅠ和EMⅡ的三元混合关系。  相似文献   
29.
山东胶莱盆地大西庄的王氏群玄武岩属于高钛碱性岩系列,全岩40Ar-39Ar年龄为73.2±0.3Ma,形成于晚白垩世岩石富N2O,Mg#值为63-66,(Ne-Hy-Q)值为6.03-10.05,轻稀土富集,(La/Yb)N比值为11.18-12.56,重稀土有一是程度的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b显著正异常,Zr轻微正异常,具有与大陆板内碱性玄武岩类似的特征。εNd(T)值为7.08-7.55,87Sr/86Sr(T)比值为0.7035-0.7038,反映了玄武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在上升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原始玄武岩浆由软流圈和新生岩石圈地幔分别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相混合而形成,起源深度为50-70km。玄武岩含有幔源包体,岩石类型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温压估算结果为T=1010-1140℃,P=20kb。包体的矿物相与平衡温压估算值以及玄武岩浆起源深度估计值表明,胶州地区晚白垩世时岩石圈厚度大约为60-70km,岩石圈地幔具有新生的性质。因此,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发生在125-73Ma之间。此后,中国东部进入了统一的以拉张为主的动力学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30.
苏北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包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宏  闫峻 《矿物岩石》2007,27(2):39-46
苏北盆地盘石山和方山新生代玄武岩中广泛发育橄榄岩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少数为尖晶石方辉橄榄岩。盘石山橄榄岩的岩相学特征表明其经历过Ol Cpx Melt=Ol Opx Melt的反应过程,而方山橄榄岩的这种反应过程不明显,表明古老的岩石圈地幔物质在方山下部仍有残留。与华北地块东部早古生代地幔橄榄岩相比较,本地区橄榄岩包体中橄榄石的Fo值为0.89~0.90,斜方辉石的En值为0.88~0.90,表现为饱满玄武质组分的特点,表明从早古生代至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岩石圈的减薄和岩石圈地幔的置换。平衡温压估算结果表明,方山橄榄岩平衡温度为985℃~1 081℃,平衡压力为1.65 GPa~2.61 GPa,对应的深度为53 km~84 km;盘石山橄榄岩平衡温度为940℃~1 010℃,平衡压力为0.90 GPa~2.07 GPa,对应的深度为29 km~66 km。盘石山橄榄岩包体的起源深度小于方山,苏北盆地新生代时期岩石圈地幔的厚度约为50 km,位于岩石圈30 km~80 k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