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中以大型具刺疑源类为代表的真核生物群的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新近在豫西汝州阳坡村洛峪群洛峪口组中获得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39±13 Ma,结合熊耳群和汝阳群已获得的其他年龄数据,将这类形态复杂的真核生物群出现的时间限定在1.75—1.64 Ga,即中元古代的早期。这说明,过去一直被认为的代表进化程度较高但仅属于新元古代的一些真核生物群,其实在中元古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在更古老的地层中应有更原始的微体化石出现,从而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1.60 Ga)将成为探寻最古老真核生物祖先的重要窗口。同时,将这些在中元古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并在以后较长地史时期都存在的真核生物群用于标定地层形成时代或作为相关地层的对比标志,值得重新考虑和商榷。  相似文献   
372.
王景丹  倪卫冲 《铀矿地质》2012,28(3):152-156
介绍了GR320γ能谱仪人工核素面源刻度原理和方法、刻度实验过程以及对刻度结果的应用。通过人工核素小面源模拟大面源的刻度,得到人工核素137 Cs和60 Co面源的效率因子,使GR320γ能谱仪在进行环境放射性γ辐射水平调查中能够定量给出人工核素137 Cs和60 Co的面活度。对新疆某地航测异常的地面验证测量结果表明,该航测异常地表确实存在人工核素137 Cs,且GR320γ能谱仪测量的面活度结果与该异常就地HPGe谱仪的测量结果基本相符。此法可推广到其它型号的便携式γ能谱仪的刻度,也可扩展到其它人工核素面源的刻度。  相似文献   
373.
基于极地信息开发的各种专题应用系统存在平台异构、开发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实现极地信息和系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成服务,采用SOA的设计思想,全面考虑极地专题应用系统技术架构、管理模式等因素,提出了极地信息集成平台的架构,并通过开源SOA实现了极地信息服务的注册、授权、注销、审核、发布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极地信息的集成、管理、展示、服务、共享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374.
丹江口水库秋汛期长期径流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长期径流预报中物理成因考虑较少的问题,以丹江口水库为例,在分析影响径流物理背景的基础上,研究前期气象因子与水库秋汛期入库径流过程的相关关系,识别影响径流的大气环流与海温等物理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预报信息,建立了包含大气环流因子、海温因子等气象物理信息以及前期降雨、径流等水文信息作为预报因子集的三层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利用1956~2008年秋汛期9、10月入库径流量进行模拟与试报,并与仅采用前期降雨径流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物理成因分析的预测模型稳定性良好,模拟及试报精度较高,9、10月试报精度平均提高约30%,分别达到87.5%和75%,并对预报年份中的丰枯特征有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75.
针对铁路少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的延性不足和抗震耗能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兼顾改善桥墩延性与强度的抗震措施,即在墩身底部设置局部纵向无粘结钢筋,其余墩身部分的纵向钢筋保持不变。共设计了4个桥墩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配筋率和粘结方式对少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粘结模型桥墩的破坏形式为弯曲破坏。与完全粘结的模型桥墩相比,未粘结模型桥墩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桥墩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且采用无粘结方式对于低配筋率模型桥墩的延性及累积耗能的提高更加明显。配筋率对模型桥墩的刚度退化速率影响较大,且高配筋率的无粘结模型桥墩的刚度退化比低配筋率明显。  相似文献   
376.
海南岛岸礁的造礁珊瑚代表性种类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是环境适应性较强的块状产卵型珊瑚。探究其遗传结构和连通性将有助于揭示其海南岛岸礁集合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和幼虫迁移路径,进而阐明海南珊瑚礁的恢复潜力。文章通过11个P. lutea微卫星标记来分析10个海南岛岸礁地理群体(八所、海尾、大铲礁、邻昌礁、雷公岛、木栏头、铜鼓岭、龙湾、大洲岛和鹿回头)和1个西沙群岛(西沙七连屿)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整体上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中等偏低,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llelic richness, Rs)为(2.8±1.3)(八所群体)~(3.7±1.7)(邻昌礁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 (铜鼓岭群体)~0.54 (大铲礁群体)和0.50 (雷公岛群体)~0.64 (海尾群体)。除海南岛东部龙湾群体、大洲岛群体和西部的八所群体、大铲礁群体之外,其他7/11的地理群体均呈杂合子缺失。海南岛岸礁澄黄滨珊瑚P. lutea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显示,集合种群分为北东南遗传连通带和西岸两支,支间遗传分化显著,前者包括北岸的雷公岛群体和木栏头群体、东岸的大洲岛群体,以及...  相似文献   
377.
某艰险山区铁路隧道是重要的控制工程,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环境极为复杂,需穿越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灰岩条带,岩溶突涌水问题突出。为了准确评价隧道涌突水的危险性,通过地质调绘、深孔钻探等手段,对隧道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精细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探明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范围,将隧址区地下水径流系统分为局部表层、浅层和区域深层径流系统,并遵循多元、多层次的分析评价思路,选取不同评价指标,构建非可溶岩段和可溶岩段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隧道涌突水问题总体以较低危险性为主,高和极高危险段仅约占隧道总长的4%和1%,主要受控于波里拉组灰岩条带和额艾顿断裂带。  相似文献   
378.
宁波某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变形控制难度大。根据基坑开挖流程和区段特点,经方案比选与论证,对基坑外围采用桩锚与桩撑相结合的支护体系,对分期开挖交界处采用重力式挡墙+放坡支护。结合基坑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基坑开挖过程,重点分析不同锚索类型的内力及变形控制效果。本工程实践及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9.
2017年5月3—4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较长时间的浮尘天气,给京津冀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气象条件方面分析了浮尘天气的成因及维持机制,并使用气象、环境观测、激光雷达探测、后向轨迹模式产品等分析了此次浮尘天气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东移的过程中,经过蒙古国中部、甘肃、内蒙中西部的沙源地后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西北气流漂至京津冀上空后沉降而形成的,本地沙源没有补充。激光雷达可以清晰地监测到沙尘的传输高度基本在2~4 km。浮尘天气期间,沙尘高度在2 km以下。浮尘维持30 h以上的原因:(1)高空受东、西两槽间的纬向环流控制,地面处于鞍型场,风速小,不利于沙尘粒子的扩散;(2)边界层内湍流活动旺盛,且中低层基本是中性层结状态,沙尘粒子不易沉降。  相似文献   
380.
薛卫冲 《江苏地质》2011,35(3):275-279
采用CAD软件绘制地质图件时,常遇到不断重复简单的绘制命令,从而使得制图工作沉闷、低效、多错。介绍了利用Excel的编制函数功能与CAD命令窗口相结合的原理、方法及常用手段,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地质制图过程的快速、准确与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