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Research on scale effect of histogra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arth objects compactly, in this paper, we raised the concept of histo-variogra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spatial analyzing methods such as variogram,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we also raised a new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of histogram de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ing pixel and contour pixel.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variogram by two experiments, one for spatial analysis, the other for image fusion.  相似文献   
32.
SCS+C地形辐射校正模型的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有森林覆盖的山区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时,基于太阳-冠层-传感器(SCS)几何关系的校正模型优于基于太阳-地形-传感器(STS)几何关系的模型。SCS校正模型解释了树木不依赖于地形、观测角和光照入射角而具有向地性生长的本质特性,但在某些地形区域,SCS与余弦校正同样存在过度校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在SCS校正模型中引入C校正系数来解释散射辐射项,提出了SCS+C校正模型。以北京密云Landsat 5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判别、直方图、定量的统计参数和地物光谱曲线对比等方法,对SCS+C校正模型与传统的余弦校正、C校正和SCS校正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形阴影,更好地反映阴影区域的细节信息; 从总体的光谱特性保真程度来说,余弦和SCS校正都因过度校正问题表现较差,SCS+C校正最好,C校正次之。  相似文献   
33.
对台湾西南海域增生楔部位长排列多道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成像、速度分析、AVO分析、AVO反演处理,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多属性地震特征.在偏移剖面上,BSR与海底近似平行,极性与海底相反,穿越沉积层.AVO分析显示,强BSR振幅部位,BSR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精细速度分析表明强BSR振幅下方存在纵波低速层.对应于强BSR振幅部位,AVO反演的P波、G波为相对高负值区,位于P、G交会图的第三象限,该部位泊松比变化率为负值,横波反射系数接近于零.以上多属性地震特征均预示着该区域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层,且天然气水合物层下方可能存在游离甲烷气层.  相似文献   
34.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1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C.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不同成因的高压麻粒岩都被卷入了与碰撞构造直接相关的桑干构造带,经历共同的构造抬升过程.桑干构造带可以认为是构造缝合带.  相似文献   
35.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系列大型遥感试验开始系统研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尚无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解决碳、水、能量循环问题的有效方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滦河上游地区组织开展基础性、多学科、多尺度的"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对遥感观测的最新要求,以遥感如何服务地—气过程研究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星—机—地多尺度遥感综合观测和地面测量,论证中国自主设计的碳、水、能量相关卫星的技术指标,基于大场景真实结构模拟和多尺度综合观测构建虚拟遥感试验场,验证全波段遥感机理模型和复杂地表辐射传输机理。核心试验区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闪电河流域和地形复杂的小滦河流域。闪电河流域主要地类为农田和草地,开展的试验以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观测为主。小滦河流域主要地类为森林和草地,以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为主。两个试验区都开展了系统性的多架次飞行试验,并同步开展地面全波段、主被动协同观测。特别设计了一次长达165 km的大跨度飞行试验,横跨两个试验区,包含了地表类型和海拔高度的逐渐过渡。从2017年的预实验开始,整个试验为期5年。基于科学目标驱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本次试验吸引了10个大型国家科研项目,4个卫星计划团队,19家单位200人次参加,是中国主导的又一次具有明确科学目标的大型多学科交叉遥感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36.
目前大部分植被辐射传输模型在模拟太阳辐射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时,将植物结构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叶片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而忽略了木质元素(枝干等)对冠层反射特性的影响。计算机模拟模型LESS能够充分考虑植被的多种组分光谱和结构特征,精确模拟植被冠层内部的光散射和辐射过程。本文以地面实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以单木为基本单元的复杂森林三维场景重建基本流程;并在重建森林场景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模型LESS模拟森林三维场景反射率,对比分析了森林木质元素对冠层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木质元素会引起植被冠层反射率模拟的偏差,特别是在近红外波段,在不同叶面积指数(LAI)下,其相对偏差都在40%以上。高空间分辨率是一个会突出木质元素影响的重要因素,随着空间分辨率提高,偏差也随之增大。不同等级枝干结构均对冠层反射率产生影响,即使忽略最小分枝也会引起17.7%(近红外)的估计误差。因此,在进行定量遥感研究中,必须考虑到忽略木质元素引起的偏差,即使是高LAI森林也无法忽视木质元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传统的以统计特征代替三维结构分布的辐射传输模型已经无法满足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以水镁石为原料,与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镁,然后将氯化镁和氨水碱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得到氢氧化镁,再通过水热处理制备出了超细、高纯的氢氧化镁颗粒,通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得氢氧化镁颗粒的晶相、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温度、填充度和搅拌速度对氢氧化镁晶体的晶相和颗粒尺寸有显著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助于改善颗粒的晶形和分散性、并减小颗粒的尺寸,较高的填充度有利于六方片状颗粒的生成,当填充度为40%,搅拌速度为400 r/min,水热处理温度为150℃时,制备出了半径约100~250 nm,厚度为10~100 nm,晶形完整,分散性好、大小均一的六方片状超细、高纯的氢氧化镁颗粒。  相似文献   
38.
煤岩体电荷检测在动力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提供新的方法,针对大安上煤矿用岩体电荷辐射测试仪进行现场实验测试,得出:(1)大安山矿电荷感应幅值在300Pc以下,煤岩体比较稳定;(2)电荷感应幅值呈现出与周期来压一致的周期性变化;(3)电荷感应幅值最大处一般均在工作面前方10~16m,这与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岩层的集中应力向煤体深部传播一致;(4)在测期间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测得的电荷感应幅值也较小,说明和实际比较符合。还简要介绍安装工艺。得出岩体电荷检测能对动力现象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9.
张恩德 《地理教学》2014,(22):45-47,51
近三年浙江省高考地理命题总体保持稳定,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与地理技能的考查。更为可喜的是,在近三年的试题中,涌现出不少情境材料新颖、生活气息浓厚的创新型试题,而且,这些题目越来越成熟,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全面(如下表)。  相似文献   
40.
孔鳐卵壳形成及其排卵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淑珍 《海洋与湖沼》1978,9(2):236-240
孔鳐(Raja porosa Gnther)属软骨鱼类板鳃纲(Elasmobranchii)下孔总目(Hypot-hemata)鳐目(Rajiformes)鳐科(Rajidae)。俗名“老板鱼”为习见种类,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产量很大,尤其是黄海,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近海底栖鱼类。Clark(1922)曾报道过英国普利茅斯港产11种鳐卵的形态、排卵与孵化。石山礼藏(1950)就日本北海道产10种鳐类的卵壳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作了比较观察和报道。被誉之为“水手的钱袋”和“人鱼的别针箱”的鳐卵,它的卵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