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3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从四川珙县石碑恐龙化石埋藏地早侏罗世红层中检出了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藿烷和甾烷等系列分子化石,这些分子化石来源于低等菌藻类生物和水生、陆生高等植物。利用这些分子化石的特征讨论了恐龙生活时代的古环境特征。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Pr/Ph)表明该恐龙化石埋藏地的沉积环境应为淡水、弱氧化的湖泊环境。所研究样品高碳数的正构烷烃均以与水生大型植物有关的C25为主峰,并具有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的C27~C31正构烷烃,反映出研究区湖盆水体中发育水生高等植物,周围陆地上发育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古植物特征,体现了分子化石在恢复古环境研究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研究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相似.物源区以长英质岩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CIV指数,表明较低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晚三叠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其它地质资料认为,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  相似文献   
13.
对该硅化木化石埋藏地泥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物源区性质、物源区的风化特征以及构造背景。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其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反映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都较低,表明物源区经历了弱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晚侏罗世四川盆地北西部龙门山处于快速隆升阶段,构造活动较强烈。  相似文献   
14.
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显示,经济区中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中南部,重工业城市高于综合性城市和旅游城市,工矿影响区元素含量总体偏高,人口密集的平原区高于山区。通过标准极限方法确定了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极限浓度”,以低于“极限浓度”值统计确定了地球化学基线值:As为28.6mg/kg 、Hg 0.63mg/kg 、Cd 2.94mg/kg、Cr 110mg/kg、Pb 281mg/kg、Ni 32mg/kg、Zn 535mg/kg。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地球化学基线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产开发有关,矿业活动、工业活动及居民生活是造成近地表大气尘中人为扰动元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土壤—大宗农产品中Cd的分配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土地生态效应为重点,研究成都经济区大宗农产品——水稻、玉米、小麦籽实中Cd元素的含量,同时讨论了农产品籽实与土壤中Cd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宗农产品籽实中Cd元素的累积状况为小麦>水稻>玉米;土壤酸碱度(pH值)环境对土壤中Cd元素的转移和在农作物籽实中积累影响较大,酸性土壤中Cd元素更容易进入植物体并积累下来,从而形成环境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探讨了成都经济区不同地貌景观区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山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SOC)最高(22 g/kg左右),较平原区、丘陵区高一倍以上,丘陵区最低(9.49 g/kg)。成都平原区和东部丘陵区深层土壤碳含量相差不大,且均低于研究区深层土壤碳含量均值(6.99 g/kg)。利用指数模型对单位土壤平均碳量(USCATOC)、有机碳储量(USCATOC,h)、有机碳丰度指数(R)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地貌单元土壤碳含量、单位土壤平均碳量、有机碳储量、有机碳丰度指数(R)分布具有山区高于平原区、丘陵区最低的一致性特征。龙门山区、西南山区面积约占全区的42%,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全区的59%;成都平原区、丘陵区面积占58%,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全区的41%。单位土壤平均碳量、有机碳储量在不同地貌单元中分布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关,此外还可能与成土母质、植被发育情况、土地利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川西高原沿甘孜-理塘构造带新发现一套侏罗纪地层,厘定为立洲组和瑞环山组。立洲组由陆源碎屑岩和基性火山岩建造组成,属山间坳陷—河湖相—滨海相沉积环境;瑞环山组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广泛发育包括含生物礁灰岩在内的碳酸盐岩建造。立洲组含植物孢粉化石,瑞环山组含丰富的珊瑚、水螅、层孔虫、腹足、苔藓、藻类等化石,自下而上可划分为Verrucosisporites sp.-Punctatisporites sp., Thecosmilia cf .weberi -Pyotethmos cf. discus和Cladocoropsis mirabilis -Bauneia sp.三个生物组合带。以立洲组中的孢粉和柱状节理玄武岩(Ar-Ar法)194.8Ma的年龄值为依据,将该组的时代暂定为早—中侏罗世;瑞环山组生物化石丰富,其时代属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科学、经济、有效地查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四川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农业和食品安全把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关。  相似文献   
19.
三叠系西康群碎屑岩主体为一套浊积岩复理石建造。通过对西康群砂、泥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研究,认为其物源来自康滇古陆表壳岩及其上覆的盖层沉积,大地构造属性为被动大陆边缘到活动大陆边缘再到多岛弧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质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物源区性质以及风化特征。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经历了低-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中侏罗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