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1.
别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沙漠每年向绿洲逼进3-4米。”日前,甘肃省敦煌市有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虑地说,这一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等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也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地电场观测方法和拉萨地磁台地电场观测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拉萨地磁台 200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别是当雄6.6级地震前后的地电场数据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①该观测结果受观测系统和观测环境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小,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②该数据变化过程与当雄6.6级地震序列具有较大的关联性;③对该数据的分析研究在探讨地震地电场变化机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西藏灌木林景观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西藏全区划分了景观要素,选取了10个景观指数,定量研究了斑块水平和景观要素水平上西藏主要类型灌木林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各类型灌木林斑块大小均服从反J型分布,斑块面积越大,斑块数量越少,所占的面积比例越高.总体上,灌木林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4.6%,灌木林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54.8%.各个具体类型的灌木林在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景观镶嵌度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藏乌柳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江两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西藏乌柳群落的典型地块设置11个标准地进行调查,分别从主要优势树种表现、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地径结构、树高结构和树高-地径曲线等方面,分析了西藏乌柳群落的主要群落学和测树学特征。研究结构表明,1.西藏乌柳群落物种组成较为单一,群落中的物种数一般为1~4种,优势树种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均大于85%;2.地径主要分布于5.0 cm以下,树高分布于1.0~5.0 m间,树高-地径服从二次曲线分布;3.由于群落物种组成较为单一,香农物种多样性指数均<1,SW和S、E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与ED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12—2018年西藏74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以及墨脱站小时、日、月、季、年的降水资料,对西藏的降水日数、累计降水量、强降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墨脱是西藏降水日数最多、累计降水量最大的中心,也是出现极端强降水概率最高的区域。(2)墨脱的降水主要集中在3—10月,降水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其中9月的降水量跟年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3)墨脱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是5、8、9月,其中5月的暴雨日数突增,与8、9月的暴雨日数相当。(4)墨脱干湿季分明,多夜雨,凌晨03:00—07:00出现降雨的概率达到50%以上。墨脱位于西藏的最南端,海拔从最低的115m上升到1200m,印度洋的湿润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河谷长驱直入,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使得墨脱的降水量堪比同纬度的内地沿海城市,因此墨脱为西藏的"雨窝"。  相似文献   
16.
郎山组地层是西藏冈底斯带中最具代表性的白垩纪地层,其时代与形成环境对于认识藏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近在西藏改则县洞错地区郎山组中新发现的火山岩夹层,对该火山岩(英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值为(88.7±1.1)Ma,指示该区的郎山组地层应属于上白垩统,而非之前认为的下白垩统.进一步通过岩石化学分析发现,该火山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LREE富集且有轻微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北部地区在晚白垩世早期因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作用曾发生显著的岩浆活动,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郎山组地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对郎山组地层时代的重新认定结果以及其中火山岩夹层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为研究该区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也表明需要重新认识藏南地区郎山组地层的区域地质与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藏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频发,亟需建立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预测林芝市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减少泥石流灾害导致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径流汇流的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从栅格像元尺度上模拟流域各位置上的水深,以提高泥石流预警的空间针对性。该模型将泥石流致灾因子分为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通过林芝市裸岩率、河床纵比降等因子的逻辑回归,获取林芝市泥石流灾害概率,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背景因子;引入栅格径流汇流模型,以站点降水和雪水当量为模型的水量输入,模拟预警时段内的流域各位置上的模型水深,作为泥石流预警模型的激发因子。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计算背景因子和激发因子的权重,建立泥石流预警模型。利用2011—2020年18次历史灾害对模型进行验证,落入预警区内的灾害点占比64.4%,预警精度较高,对于林芝市泥石流灾害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藏林芝机场飞行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菠  旺杰  旦增  红梅  陈宫燕  谭波 《气象》2007,33(9):59-63
2006年3月西藏林芝建成第三个支线民用旅游机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使机场校验飞行和试验通航一度顺延。在青藏高原复杂的气候背景下,使用机场建设前和校验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影响林芝机场飞行的气象因素,讨论林芝机场适航的气象条件,对做好高原航空飞行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茶卡—曲卓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水热活动强烈,区内温泉展布主要受区内断裂控制,并呈现出分区发育的特征。本文以区内主要的茶卡水热活动区和曲卓木水热活动区的温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热活动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温泉出露特征开展野外调查,并对温泉和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并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区内温泉水岩反应过程和补给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利用SiO2、阳离子地热温标和硅-焓混合模型方法计算了深部热储温度。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区内温泉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区内温泉成因模式概念模型,并对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茶卡水热活动区温泉温度普遍高于曲卓木水热活动区,其温泉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曲卓木水热活动区则主要为SO4-Cl-Na型水;(2)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补给高程范围在4 517~5 186 m;(3)茶卡水热活动区、曲卓木水热活动区热储温度分别为208~251℃、80~102℃,冷热水混合比分别为33%~47%、34%~49%;(4)研究区内天然地热水的年可开发能量达到8.50×1013...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藏南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在详细野外及室内工作基础上对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和S-Pb同位素测定。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种类较多,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硫化物伴随的Cu、Ag含量较高。闪锌矿具有层控矿床特征,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表明其与沉积改造作用相关,同时也受到了岩浆及火山作用的影响。S同位素δ34SCDT为4.9‰~11.2‰,与日当组地层S源范围相近,Pb同位素显示206Pb/204Pb比值为18.53~19.78,平均为19.589;207Pb/204Pb比值为15.674~15.939,平均为15.848;208Pb/204Pb比值为38.618~40.559,平均为40.155,与附近扎西康矿床的Pb同位素呈线性排列且放射性成因Pb较高,模式年龄均为负值,落入了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变质结晶岩系的印度地盾端元内,指示来源于上地壳。综上认为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沉积改造型矿床的特征;日当组地层及围岩对成矿提供矿源初始物质并且与扎西康特大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