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华南海西-印支断裂拗陷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主要产于晚古生代海侵岩系底部附近碎屑岩向碳酸盐地层的过渡部位,含矿岩系中伴有少量双峰式火山岩和大量喷流岩,矿床中最基本的矿物共生关系是变质反应关系,金属元素和矿物相的分布往往显示地层学垂直分带和侧向分带,这种分带是同生沉积-成岩、活化转移和后期改造叠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层状矿体下盘可以存在着代表海底热液通道的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矿化,与之伴生的硅化、绢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等蚀变反映了大陆地壳及其沉积物的富硅、富钾特征。与块状硫化物呈相变关系的层状铁锰矿床下方可存在脉状铅锌和金矿床。南岭地区的断裂拗陷带形成于后加里东大陆内部,而长江中下游则处于向被动陆缘演化的环境。两个地区晚古生代MSD在成分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反映了成矿时基底陆壳成熟度的差异,而钨和锡则是成熟陆壳上MSD的特征元素。与国外苏利文型明显不同的是,华南地区矿床除了与确定无疑的火山岩伴生外,所含有用金属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往往受到后期花岗岩类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因此可称之为华南型矿床。并以此代表大陆地壳上MSD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32.
Early Yanshanian magmatic suites predominate absolutely in the Nanling granite belt.They consist mainly of monzogranite and K-feldspar granite.There occur associations of early Yanshanian A-type granitoids(176 Ma-178 Ma) and bimodal volcanic rocks(158 Ma-179 Ma)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southwestern Fujian in the eastern sector of the granite belt and early Yanshanian basalts(177 Ma-178 Ma) in southern Hunan in the central sector of the belt.Both the acid end-member rhyolite in the bimodal volcanic rock association and A-type granitoids in southern Jiangxi hav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plate granitic rocks and the basic end-member basalt of the association is intraplate tholeiite,while the basaltic rocks in southern Hunan include not only intraplate tholeiite but also intraplate alkali basalt.Therefore the early Yanshanian magmatic suites in the Nanling region are undoubtedly typical post-orogenic rock associations.Post-orogenic suites mark the end of a post-collision or late orogenic event and the initiation of Pangaea break-up,indicating that a new orogenic Wilson cycle is about to start.Therefore it may be considered that the early Yanshanian geodynamic settings in the Nanling region should be related to post-orogenic continental break-up after the Indosinian orogeny and the break-up did not begin in th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33.
南岭地区钨锡铌钽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铝过饱和,低Ba+Sr 和TiO2,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富Y 和Rb,Rb/Sr 比值高,分异强烈。含锡钨花岗岩总体特征表现为TiO2 含量高,准铝质—弱过铝质,轻重稀土比值和CaO/(K2O+Na2O)比值高,富高场强元素、稀土、Ba+Sr 和Rb,低Rb/Sr 比值,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含钽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TiO2 含量和CaO/(K2O+Na2O)比值低,Al2O3/TiO2 和Rb/Sr 比值明显偏高,强过铝质,贫Ba+Sr、稀土和高场强元素,铕亏损强烈,明显富Rb 和Nb,高度分异演化。三类含矿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成矿作用与它们的演化密切相关。黑云母花岗岩主要与锡成矿作用有关,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主要产生钨矿化或锡钨共生矿化,钠长石花岗岩主要与钽铌或锡(钨)钽铌矿化有关。总结了南岭锡钨钽铌矿床的重要类型,提出了绿泥石化花岗岩型锡矿新类型,指出南岭地区要特别注意在含锡钨花岗岩中寻找此类锡矿和云英岩- 石英脉型锡钨矿。  相似文献   
34.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揭示:斑岩铜矿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洋壳高浮力块体(包括无震海岭和洋底高原)的俯冲有关,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与无矿斑岩体相比,含铜斑岩体一般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亏损Ho和Er等特征;斑岩铜矿中铜和金多由俯冲洋壳所释放的流体对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释放而来;在部分斑岩铜矿中,岩浆来源流体可构成绢英岩化期流体的主体;斑岩铜矿伴生金属组分的含量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包括岩浆源区地幔演化、火成岩岩石类型、岩浆侵位深度和成矿温度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35.
四川石棉大水沟碲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水沟碲矿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的独立碲矿床,自1992年发现以来,引起了国内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毛景等认为碲矿化与燕山期碱性岩有关;骆耀南等、曹志敏等认为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银剑钊等对其碲矿物和含矿围岩作了研究,并根据胶黄铁矿的存在认为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王汝成等对矿石矿物和矿物结构作了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36.
毒砂是常见的含砷硫化物矿物。在金属硫化物矿山环境中,含毒砂矿石和尾矿的风化会导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其风化过程中,微生物能够显著促进毒砂的氧化分解。本文实验研究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分解毒砂矿物的现象,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毒砂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类型,发现毒砂表面存在As含量明显不同的2类次生产物,观察到黄钾铁矾、臭葱石、自然硫和施威特曼石等矿物;借助光电子能谱仪重点分析了微生物作用前后毒砂晶面的表面化学组成,基本查明了Fe、As和S三种元素的价态变化,初步探讨了毒砂表面次生矿物成因和As的化学态转化。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结晶形成的,多色性较强,以斑晶和斜长石包裹物2种形式存在,2种形式角闪石分别记作ⅠA型和ⅠB型。Ⅱ型角闪石是岩石基质矿物,Ⅲ型角闪石由岩石发生阳起石化形成,这2类角闪石多色性较弱。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按照Leake等的分类方案,Ⅰ型角闪石组成落于浅闪石与镁角闪石边界附近,Ⅱ型和Ⅲ型角闪石分别属于镁角闪石和阳起石,Ⅰ型角闪石Ti、Al、Fe、Na和K质量分数较高,而Ⅱ型和Ⅲ型角闪石Si和Mg质量分数较高。全铝压力计处理表明Ⅰ型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160~240 MPa,结晶深度为8 km;Ⅱ型角闪石形成压力为58~80 MPa,表明岩浆最终侵位深度在2.3km左右。Ⅰ型角闪石开始结晶、岩浆侵位结束和岩体阳起化3个时间点的体系温度分别为810℃、775~810℃和720℃左右。温压条件表明,铜厂岩体母岩浆的水质量分数较高,水饱和度在50%以上,较高的水饱和度势必导致岩浆上升过程中出现沸腾作用,这有利于成矿金属在岩浆流体中的早期富集。Ⅲ型角闪石形成条件表明,阳起化发生在岩体刚刚固结之后、冷却之前,阳起石化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亲铁元素的带出,这个过程有可能为后期铜矿化提供了部分金属。  相似文献   
38.
水洞岭铅锌矿床是河南省有色勘探局通过大量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和物化探工作,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在找矿工作中取得的一项成果,随后很多地质部门和科研院所来此开展地质研究工作,并取得许多新的成果(张智慧等,2008;葛军,2003;伏雄,2002;陈伟民,1998;张瑜麟和张林,1998;黄永平,1996;杨荣勇和徐兆文,1996.俸月星,1995;任启江等,1994).  相似文献   
39.
从安徽铜陵杨山冲尾矿库采集表层尾矿样品,通过砷富集培养,从3份样品中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强As(Ⅲ) 抗性的细菌 WK-21、WK-31 和 WK-32,用不同 NaAsO2 浓度的 LB 培养基对菌株进行砷抗性检测,结果这3株菌分别能耐受32、56和50 mmol/L的As(Ⅲ),具有较高的耐砷性.对这3株菌进行不同梯度浓度 As(Ⅲ) 环境中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砷在低浓度时对细菌生长有轻微促进作用或者几乎没影响,但随着砷浓度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根据对这3株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这3株菌分别属于Arthrobacter sp.、Rhodococcus equi和Paenibacillus sp.菌属.由于这些菌株分离于尾矿库的尾矿堆中,因此,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尾矿库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及微生物抗金属机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40.
宁芜和庐枞盆地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芜和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铁矿产区,两盆地内含矿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文章对两个盆地内主要含矿岩体的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两盆地中成矿岩体的差异。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宁芜和庐枞盆地主要含矿岩体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这些岩体具有中硅、富钾和高镁的特点,均为中—基性火成岩。与宁芜盆地含矿岩体相比,庐枞盆地含矿岩体的∑REE、∑LREE和∑HREE含量均较高,明显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庐枞盆地含矿岩体的地壳物质较多。两个盆地含矿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指示岩体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庐枞盆地含矿岩体较低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说明在岩浆侵入和演化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导致岩浆的粘稠度降低,更有利于庐枞盆地铁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