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吸附Cu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菌表面往往存在多种化学基团,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影响环境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从而与表生条件下的元素富集、矿物成核结晶等地球化学过程密不可分。为了深入认识细菌吸附作用的地球化学意义和环境效应,揭示细菌吸附金属离子的热力学行为,选择了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研究细菌,系统开展了滴定实验和Cu2 吸附实验。通过连续酸滴定方法分析了细菌表面的化学特征,发现多粘芽孢杆菌在pH值为7.54~6.50范围内,表面带负电荷,表现出质子吸附行为;设计开展了Cu2 吸附实验,发现溶液的pH值对Cu2 吸附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Cu2 与细菌表面质子的交换作用;根据Cu2 吸附等温线拟合计算,发现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每个细胞的Cu2 饱和吸附量高达1.69×10-7mg。  相似文献   
42.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are hosted in the Triassic Baipeng Formation (argillaceous siltstone and arenaceous mudstone)in the Youjiang Rift,South China.Physical properties(grain size,specific surface,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of the host rocks are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ore-fluid cirulation,water-rock reaction and the effective volume from which ore-components could be extracted.On this basi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re-fluid and oremetals were extracted mainly from the strata and hydrothermal solutions,tending to move to wards low-energy sites,depositing their gold in fault zones at the margins of the basin and in the circle fracture systems around underwater uplifts.The gold deposits resulted from the deepcircula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Probably aided by multi-stage superimposition The quantites of ore-fluid necessary to form the deposits wer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43.
蔡杨  马东升  陆建军  黄卉  章荣清  屈文俊 《岩石学报》2012,28(12):3798-3808
邓阜仙钨矿是湘东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钨矿床。本文对邓阜仙钨矿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显示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49.2±2.1Ma~156.9±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2.4±3.3Ma,对应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0.5±5.2Ma,与邓阜仙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 LA-ICP-MS U-Pb 年龄(154.4±2.2Ma)接近,指示邓阜仙钨矿床与区内二云母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辉钼矿Re含量为2.927×10-9~98.13×10-9,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的特征。硫化物δ34S值介于-1.36‰~+0.61‰之间,说明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于燕山期重熔型二云母花岗岩。邓阜仙钨矿的成岩成矿作用与南岭地区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上一致,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形成于区域地壳拉张减薄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44.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层状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为矿床中的主要硫化物矿物.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在层状矿体上部,磁黄铁矿主要为块状构造,而层状矿体下部,磁黄铁矿多为层纹状、条带状构造,具有显著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研究表明,层状矿体中磁黄铁矿矿石遭受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主要为胶黄铁矿转变为黄铁矿以及进一步变质转变为磁黄铁矿、磁铁矿时形成的交代残留结构.退变质过程则以磁黄铁矿的退火、黄铁矿变斑晶的生长和单纯六方磁黄铁矿的形成为特征.岩浆热液对单纯六方磁黄铁矿的交代作用形成了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的交生结构.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层状矿体中的磁黄铁矿并不是岩浆热液成因,而主要为石炭纪同生沉积胶黄铁矿、黄铁矿在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下脱硫所形成,并在热变质作用之后又受到岩浆热液的叠加交代.磁黄铁矿的结构特征显示冬瓜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热变质、热液交代等多个阶段,支持其为同生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5.
对安徽铜陵狮子山杨山冲尾矿库采集的酸矿水(AMD)及表层尾砂样品,采用FeTo选择性培养基,利用Overlay分离技术,获得了一株具有铁还原功能的细菌nju-Tl.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Acidithobacillus属.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实验证明,nju-Tl...  相似文献   
46.
湘南荷花坪锡铅锌矿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仙岭花岗岩侵位于印支期.过去一直认为荷花坪锡铅锌矿为印支期矿床,与王仙岭岩体有关.经多年的野外考察和钻孔资料研究发现,荷花坪地区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其岩性不同于王仙岭花岗岩.本文选取钻孔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利用La-MC-ICP-MS法对其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U-Pb年龄为(157.1±0.8) Ma,显示其为燕山...  相似文献   
47.
南岭中段花岗岩中榍石对锡成矿能力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榍石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因Ti4+与Sn4+具有相近的晶体化学性质,榍石可以有不同含量的Sn,因此,榍石是研究含锡花岗岩(特别是氧化型花岗岩)的有用矿物之一.本文选择南岭地区中段3个含锡花岗岩(骑田岭、花山、姑婆山)和3个尚未发现重要锡矿化的花岗岩(连阳、大东山、九峰)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在这些花...  相似文献   
48.
湖南邓阜仙复式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阜仙钨矿及其所赋存的邓阜仙复式花岗岩体地处湘赣边境,位于茶陵县北东,距茶陵县城约50km。邓阜仙岩体由三期花岗岩体组成,分别是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与石英脉型钨(锡)矿和岩体型铌钽矿有关。本文通过对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初步探讨湖南邓阜仙复式花岗岩  相似文献   
49.
蔡杨  陆建军  马东升  黄卉  张怀峰 《岩石学报》2013,29(12):4215-4231
邓阜仙花岗岩体位于湖南省东部,是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本文对邓阜仙岩体中部的两件二云母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得到的锆石U-Pb年龄为222.9±1.6Ma和224.3±2.4Ma,首次证实了邓阜仙岩体存在有印支晚期二云母花岗岩。印支晚期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强过铝质的特征,富集Cs、Rb、U、Pb而亏损Ba、Sr、Ti等元素,与华南己发现的其他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类似。花岗岩较高的(87Sr/86Sr)i值(0.721463~0.728115)、较低的εNdt)值(-11.68~-11.33)以及1.92~1.95Ga的Nd模式年龄说明其主要起源于区内古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邓阜仙印支晚期二云母花岗岩与华南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岩时间一致,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的构造环境。邓阜仙钨矿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印支晚期二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钨含量,属于富钨岩体,可能为燕山期的钨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0.
枯水期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了2011年枯水期钦州湾浮游植物的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枯水期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按含量高低依次为叶绿素a、岩藻黄素、叶绿素b、青绿素和多甲藻素,其他特征光合色素的含量很低。经CHEMTAX对光合色素转化计算,枯水期普遍检出的浮游植物类群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是枯水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其生物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36±2.38)μg/L、(0.87±0.53)μg/L、(0.13±0.14)μg/L,变化范围为0.18~7.45μg/L、0.10~1.80μg/L和0.02~0.60μg/L。硅藻、青绿藻和甲藻占枯水期浮游植物生物量比例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59%±21%、30%±16%、6%±4%,占比变化范围为29%~96%、1%~53%和0.4%~14%,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河口和外湾靠外海域两个区域以硅藻为优势类群,内湾及外湾近岸硅藻和青绿藻共同为优势类群。河流营养盐输入量和比例的不同决定了钦州湾河口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大面积贝类养殖导致了内湾至外湾近岸海区硅藻比例的降低,而外湾水温的增加引起暖水性硅藻大量增长成为优势类群,在温度进一步增加和营养盐持续输入等条件下存在会发生硅藻赤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