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54与80坐标系转换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4,23(1):9-20
54北京坐标系与80西安坐标系转换计算,属54系与80系不同参考椭球下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转换计算,因全国不同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而无法用一个固定的参数或公式推算,能否另辟途径实现其精确算法。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理论,研究二者互换随机数学模型,以福建省区域为例,成功实现大批数据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42.
随机森林与GIS的泥石流易发性及可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书豪  吴光 《地球科学》2019,44(9):3115-3134
目前基于GIS的泥石流易发性(简称DFS)评价模型中,统计类型模型的因子须保证独立性,且权重受区间划分控制;线性机器学习难以处理非线性问题、而常用非线性模型调试效率低.鉴于随机森林(RF)能有效克服常用模型的诸多不足,且在DFS评价中的应用极少,首先展开基于RF的DFS评价,采用线性、RBF支持向量机、二次判别分析、RF等经贝叶斯优化的模型和26种泥石流影响因子;然后,分别以RF的相对权重排序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因子组合和建模样本变化下DFS评价的可靠性.结果表明:RF不易发和较易发区中有21个因子可指示泥石流孕育环境差异;RF的相对权重排序能有效确定易发模型的局部最优因子组合;随机样本划分导致的评价不确定性在中易发区最大,应通过提高建模样本比例和改善模型降低;RF的预测能力指标AUC为0.86、全局预测精度为0.79、F1分数为0.66、brier分数为0.14,以及它们的可靠度最优,可作为DFS定量评估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3.
拉浪麦矿区位于东昆仑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带,在收集矿区地质资料和1∶50 000化探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分析元素Au、Ag、Sn、As、Sb、Cu、Zn、Mo、Pb、W,圈定综合异常13个。通过数理统计和综合研究,确定W、Au、Pb、Ag元素为区内主成矿元素。2013—2015年,先后对AP1和AP4号综合异常进行地表工程验证,发现了3条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钨矿体,为拉浪麦矿区矿产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4.
文章对灵山岛上的两件流纹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测试,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3.1±1.9 Ma和121.4± 1.4 Ma,两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代表了灵山岛流纹岩的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组成上,灵山岛流纹岩具有高硅、高碱 和低磷、低Mg#、低钛和低钙的特征,富集Rb、Th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和P等高场强 元素。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低的全岩锆饱和温度综合表明,灵山岛流纹岩属于高分异的I型流纹岩,而非伸展环 境下形成的A型流纹岩,属于苏鲁造山带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流纹岩的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小(-27.2~-32.3),二阶 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为新太古代—中太古代(2662~3167 Ma),表明流纹岩是古老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灵山岛流纹岩中新 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暗示其源于扬子古老陆壳(中地壳) 的部分熔融。综合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时,华北克拉通破坏是 引起扬子壳源物质发生大规模(减压) 部分熔融的内在因素,岩石圈破坏形成的区域性伸展构造为流纹岩的最终上升和就 位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45.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开发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分析京津冀区域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5 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非遗整体呈集聚性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并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区县扩散减少的分布格局;2)各类型非遗在结构及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差异,结构上以传统技艺类非遗为主体,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类等为支撑,空间分布上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类非遗资源差异最大;3)距所属城市中心越近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缓冲区内的非遗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最后从明确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点类型、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非遗文化特质和旅游差异性、借势国家级旅游品牌四方面对京津冀区域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6.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从提出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收录的国外生态旅游期刊文章为基础,对筛选出的54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梳理和归纳相应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并从生态旅游内涵、利益相关者、客源市场、目的地、影响和评估6方面阐明国外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以应用为导向,具有研究区域资源特征明显、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的特点,并呈现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态势。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就完善生态旅游理论体系、妥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总结生态旅游者行为规律、拓展目的地的研究尺度和管理模式、重视生态旅游的影响研究和优化效果评估方法6方面加强研究,以促使研究体系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47.
将IGS发布的超快星历与最终星历中卫星的坐标及钟差进行对比,初步验证IGS超快星历的精度。在此基础上,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ARM实验中GPS连续运行参考站一周的观测数据作为实验对象,利用Bernese软件分别使用IGS最终星历以及超快星历进行GPS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数据解算,将得到的基线精度以及对流层延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最终星历和超快星历得到的基线精度基本相同,但对流层延迟值相差较大,并且差值较大的时刻一般出现在超快星历的外推时刻,并随着外推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为此,本文设计了滑动式动态星历选择方案,通过实验验证,该优化方案能有效的提高近实时对流层延迟解算精度,满足GPS近实时反演大气水汽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8.
并矢相关谱分析方法在非线性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到率并矢相关谱估计方法,对青岛月平均气温(1896年1月—1992年12月)足赤道局部地区日表层水温(0°±0.5°S,165°±0.5°E;1986年12月6日—1991年11月16日)进行了谱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气温除具有1年周期的主频振荡和二倍峰频处0.5年周期二阶非线性耦合效应外,还隐含有2年周期的低频耦合振荡及0.4年周期的高频耦合振荡;赤道局部地区日表层水温含有90天,63天,50天,40天和29天等几个主要的低频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49.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从管线数据来源及数据精度、数据模型、信息分类、数据语义等几个方面,本文对城市综合与专业两类地下管线空间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差异分析,提出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消除差异的初步对策,以期对城市管线空间数据资源的集成、融合、共享、交换等技术提供支撑,并推动地下管线信息化统一标准的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