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概率图解法原理,利用VB可视化编程技术,完成了概率图筛分软件的研制.并通过该软件对东升庙矿床矿石品位混合总体进行筛分处理,探究其成矿期次信息.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其矿石品位的累积概率图是一条直线.而东升庙矿床的8条代表性勘探线中4种主要成矿元素TS、An、Pb、Cu品位的累积概率图均为曲线且出现明显拐点,经多次作图检验证实有效拐点数为1,由此得到新的成矿期次信息,揭示该矿床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即中元古代同沉积-海底喷气矿化期和后生改造矿化期,这对于研究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成矿系统研究体现了系统观和历史观的结合,是现代矿床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简要总结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的几个要点,即(1)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我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3)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矿化网络是在一个成矿系统中形成的诸类矿床和相关异常的时空分布和结构,它是成矿系统的具体内容的表达。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3)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3)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4)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5)各类矿床被改造的情况。这些都是矿床学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 东升庙硫铁矿位于内蒙乌拉特后旗区内。为一以硫为主,伴生锌、铅、铜等多种组分的特大型硫铁矿床。矿床产于元古界狼山群(Pt/s)中。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因此,合理地划分含矿地层,对于正确连接矿体,进一步深入探讨矿床成因,进而指导即将进行的详勘工作与今后的矿山生产,均将有重要的意义。对东升庙矿区含矿地层狼山群,前人有过“三组九亚组”的划分方案,自上而下依次是:  相似文献   
4.
东升庙一带含矿岩系狼山群的地层划分到目前为止已有三种方案,即内蒙冶金一队的“三组九亚组”方案、河北地质学院和内蒙化工地质队的“三组九段”方案以及彭润民的“新三组九段”划分方案。这三种方案都是根据岩性及组合特征从宏观上进行的划分。本文以狼山群连续地层中的60个样品中21种微量元素含量为变量,用最优分割法定量地分段,并与上述三种划分方法对比。分割及对比结果表明,除前两种划分法的三组与二组之间没有出现分割点外,其余各段(组)之间均先后出现了分割点,这表明上述三种划分方案总的说是可行的;第三种划分方案的第二、三两组之间(样品11/12)的分割点最早出现,且此后一直连续稳定存在,这表明第三种划分方案更趋合理。样品11和12间连续稳定的分割面很可能相当于渣尔泰(狼山)群地层中的“低水位剥蚀面”。  相似文献   
5.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是华北地台北缘巨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新太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中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裂解、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古生代以来陆壳增生造山的漫长演化过程.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对该造山带的形成与成矿有不同影响和作用,相应形成了丰富的铁、锌、铅、铜等矿产资源,产有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等大型-超大型Zn-Pb-Cu-Fe硫化物矿床(图1).本文在介绍其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特征基础上,提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甲生盘铅锌硫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甲生盘铅锌硫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赋存于中元古代渣尔泰山群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并受同生断裂影响,区内矿石层纹状、角砾状和浸染状构造发育。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早期沉积硫化物3δ4S值变化范围在17.0‰~31.5‰之间,均值为23.9‰;后期穿插脉状硫化物3δ4S值变化范围在13.1‰~31.1‰之间,均值为24.1‰;二者3δ4S值相近,均属海水硫酸盐来源,后期热液改造作用微弱,火山活动对该矿区成矿作用直接贡献不明显;围岩3δ4S值变化范围在7.7‰~15.1‰之间,均值为10.2‰,明显小于矿石硫化物的3δ4S值,亦属海相沉积范畴;矿体北翼发育海西期花岗岩,但其对矿体的改造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8.
陈喜峰 《矿产与地质》2009,23(4):291-296
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的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内,其产出的多处大型-超大型铜、铅、锌、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矿床特征具相似性和可对比性。通过分析该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建造特征及其产出的典型矿床(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的矿床地质特征,得出该成矿带内铜铅锌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以下特征:①盆地控矿特征十分明显;②成矿过程中伴有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同生断裂活动和同沉积期火山活动;③成矿元素具分带性和规律性组合的特征;④各典型矿床具鲜明的“时控”、“层控”和“岩控”特点;⑤成矿作用具有间歇性和多期演化成矿的特征;⑥含矿建造具有典型地球化学剖面结构序列特征;⑦矿体的产状与含矿岩系一致,且相应类型的矿石对应相应的容矿岩性。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东昆仑南坡金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产有丰富的金、铜、铅、锌、钼等金属矿产,但在铜钴矿预测中仍存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在详述了区域地层、侵入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等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东昆仑南坡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低、研究程度低、成矿预测的基础科学问题不清、矿产勘查项目所引用的基础资料与研究工作所引用的基础资料明显不一致和主要矿床类型及预测方向等主要科学技术问题,探讨了该成矿带铜钴矿产预测现状与预测思路,从而提出了青海东昆仑南坡成矿带开展铜钴矿预测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
阿贵庙地区位于狼山造山带的西段,同狼山成矿带东段的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等大型-超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其他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笔者在分析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阿贵庙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阿贵庙地区经历了古太古代基底岩石建造的形成、太古宙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结晶基底形成和变质与变形、中元古代陆缘裂解与接受沉积-成矿、新元古代末裂陷槽闭合、晚古生代(海西期)-中生代(印支期)以来的挤压造山变形、大量岩浆上侵、地壳增生与变形的多个构造演化阶段。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新太古代主要形成海底火山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晚古生代则形成与次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相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以及其他与火山岩有关的多个铜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