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壳体构造──一种综合大地构造学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壳体是为了把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动力大地构造学两方面的研究目的、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融为一体,以期较全面地研究地球构造问题而建立的一种大地构造单元概念。其特色是同时包含有演化与运动涵义、发展观点与联系观点并重、时空兼顾。它兼具上述两类大地构造单元的性质、特征和功能,是属于历史动力综合大地构造学的构造单元概念。一方面,它虽由历史大地构造单元如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组成,但强调了在空间上迁移的动态而与之有别;另一方面,它与动力大地构造单元的板块概念,虽作为岩石圈块体在形式上近似,但强调了它在时间上演化的动态,以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点而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22.
论述武陵源峰林的地质风景特色及其成因,阐述峰林开成的历史背景与环境,探讨武陵源峰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之方。  相似文献   
23.
中国大地构造简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地质工作,自解放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获得迅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以及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取得了更加重大的成就,全国地质情况已普遍作过查勘。这使构造地质工作者有条件在前人大量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地构造从事进一步的总结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背景和机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青藏高原自中、上新世大幅度的隆升、形成,是亚洲大陆壳体演化-运动历史中,与地洼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对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运用历史一动力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从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根据上地壳结构、历史背景、占植物区、地热活动状态等资料,对隆升运动的物质基础、物理因素、内动力和外动力因素;及其对壳体演化一运动史的制约等的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的隆升运动发生于亚洲大陆接纳印度外来壳体的过程完结之后,是在另一次和另一种地壳运动中出现的。从力学上说是在碰撞力及后继挤压力已衰退,又经青藏统一古地台形成、以垂向运动占主导的稳定区阶段的间断之后,再度转入活动区阶段,由于多方面的挤压力才开始发生的,是属于另一个壳体演化阶段和另一个应力场的产物。在造山带的性质上,隆升事件是在印度壳体与中亚壳体汇聚接合已经完成,印度大陆已成为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并且碰撞造山力及其后继厂力都已为地台型地壳运动所代替之后,才由于大陆内部的地洼型造山作用所致的。  相似文献   
25.
自主创新研究亚洲陆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之必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包括我国疆域在内的亚洲陆海地区,具有全球范围内面积最大的大陆壳区。同时,它的突出之点还在于,无论在岩石圈特征上,还是在大陆成长、增生扩大,以及其中壳体演化一运动史中的一般历程或突出事件、相关的成矿作用上,都有不少独具的特色,非其它大陆壳区所可比拟。例如,在岩石圈结构上,它具有地壳及岩石圈的最大厚度;它具有地面的最高高度;  相似文献   
26.
1977年9月18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莫大关怀,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技工作者,无不振奋,欢欣鼓午。《通知》中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能不能尽快地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大问题。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阶级斗争、生产  相似文献   
27.
成矿构造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矿构造学是1965年陈国达在广西桃花金矿从事矿田构造研究及在冶勘274队讲课期间提出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把构造地质学与矿床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但仍属构造地质学范畴,为地洼学说研究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该学说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28.
三、怎样定分区名称划分构造区域,目的是为了阐明各个地区的大地构造性质及其地质发展史,以便指导找矿。因此,一个切合实际、意义明确的名称,对于任何构造区都是必需的。为了反映新近才被阐明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的性质,尤其需要选用一套适当的分区系统。目前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名称,是比较混乱的。论其定名依据,固然有一部分是根据历史分析法定出来,足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及其现阶段  相似文献   
29.
陈国达 《第四纪研究》1958,1(1):180-180
在山西太谷县, 有上新世沉积太谷层, 发生倾侧、褶曲及断裂。  相似文献   
30.
关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调了后克拉通(地台)活化区在岩石圈四维时空呈阶段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动力学属性,这是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假说对活化区动力学作出解释时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结合活化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阐述了与活化区动力学研究相关的4个问题:活化区历史—动力学属性的意义,活化区动力机制的主动式与被动式,活化区动力作用中的继承性和自主性和活化区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意义,提出了“矿石探针”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