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江地区温度场模拟再现了该区趋于稳定的深部热状态和地表热响应特征.对断层作两种处理:一是作为定热源,模拟断层运动产生的摩擦热,断层的产热率为 q=;二是作为热通道处理,模拟构造运动时期断层中有热液(如岩浆)存在的情况.在三江地区温度场有限元法模拟基础上,进行热应力有限元法模拟计算,获得了区内热应力大小(几兆帕至几十兆帕)和应力分布,对解释和预测本区地震提供了新的启示,温度和热岩石圈厚度变化大的地区出现较大的张应力和剪应力,应力集中在温度突变带.剪切带为温度梯级带,岩石圈厚度变化大,深部热流高,热应力集中,这就是本区地震、温泉多沿断裂带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多因复成矿床与超大型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3.
陈国达 《地质学报》1936,15(4):567-576
The late Pli cene freshwater Taiku Deposits developed in tnebasin behind the great Taiku fault-scarp in central Shansi,have alreadybeen thoroughly described stratigraphically as well as technically by Dr.Barbour~1 and later by P.Teilhard and Dr. Young~2.However,it seems  相似文献   
64.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4,9(Z2):159-166
一、小引大羽羊齿植物群自李希霍芬氏於1870(?)年在湖南耒阳县之耒坝口发现後,数十年来,发现地点日多,尤以中国南部各地,分布之广,早已为人所注意。如湘、赣、浙、苏、皖、闽?  相似文献   
65.
关于多因复成矿床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作者于1979年开始提出多因复成矿床概念的主旨,是为了阐明从时空四维并重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成矿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多因复成矿床以“五多”为特点。其中多成矿大地构造演化阶段是产生其他“四多”(多成矿类型、多控矿因素、多成矿作用和多成矿物质来源)的关键而属于主导地位的“一多”。由于多因复成矿床概念体现了历史—动力综合大地构造学所强调的四维思维,即把时间与三维空间兼顾的思维方法,所以这类矿床的“五多”特点中,以多成矿大地构造演化阶段这“一多”为最主要。  相似文献   
66.
武陵源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7.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64,22(5):348-356
近几年来,黄汲清一直依照传统的旋迴对比法,强调用不整合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期(即他所称的“旋迴”),并只限于“寒武纪以来地槽地带的”所谓“造山”运动旋迴,来划分大地构造区域和研究地壳发展规律。黄汲清认为,地壳运动的多期性(即黄的“多旋迴性”)是中国所特有的,而且特别强调是在—些不正常的、不合标准的、特殊的构造单元,即所谓“准地台”和所谓“准地槽”所专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68.
据俄罗斯《矿床地质学》2000年第42卷第3期刊登的В.Ч.卡赞斯基等人的文章《额尔康斯克铀矿区形成历史及地质特征》中,在进行区域成矿对比时,把它与东南地洼区赣杭铀矿带进行对比。赣杭铀矿一带呈北东45°~60°方向延伸达600km,宽50~80 km,由40余个矿床组成,在空间上产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洼区)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地洼区)的结合处。从晚元古代开始,该带发育深大断裂,而且其位置随时间而变,从泥盆系中期到三叠纪为活化的地台体制,然后进入地洼体制或者构造岩浆活化体制[1988,陈国达]。侏罗纪在其范围内或周边地区产生火山构造或者喷发中心,充填了酸性或中性火山岩。赣杭铀矿带成为巨型鄂霍次克—楚科奇—闽浙大陆边缘火山带的旁侧分枝,是太平洋矿带的内带和外带的分界线;在白垩纪,赣杭带轴部又被红色沉积碎屑岩充填,它具有陆内裂谷构造的最终形态特点。 谭克仁供稿 2001.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