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按照矿物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其中氧化带又可划分出完全氧化亚带和不完全氧化亚带,各带岩石中的矿物组合特点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特征元素U、Th、∑S、C有机、Se、Mo、Re、CaO、CO2含世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铀矿体严格受氧化还原过渡带的控制,主要分布在氧化还原过渡带(铀矿石带)和不完全氧化亚带中,呈不规则卷状、板状和透镜状。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按照矿物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其中氧化带又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和不完全氧化亚带,各带岩石中的矿物组合特点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特征元素U、Th、∑S、C有机、Se、Mo、Re、CaO、CO2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铀矿体严格受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主要分布在氧化还原过渡带(铀矿石带)和不完全氧化亚带中,呈不规则卷状、板状和透镜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伊犁大型砂岩型层间氧化带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伊犁大型砂岩型层间氧化带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魏观辉,陈宏斌(西北地勘局203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适于地浸开采的砂岩型层间氧化带铀矿床,是当前国内外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一类矿床。地浸法采铀,既有极高经济效益,又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寻找此类矿床...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一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研究分析,认为其形成及其展布主要受到层间氧化带、区域构造、沉积体系及沉积层位等成矿作用的控制,在分析这些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十红滩铀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5.
伊犁盆地水西沟群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主岩,该套岩系在成岩期曾遭受了广泛的溶蚀作用,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套地层中所含的已达成熟状态的大量有机质(煤层)衍生出含羧酸和CO2的水介质。溶蚀的结果使砂岩变得疏松而多孔。本文给出了该成矿主岩包括铀、有机碳和常量元素在内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表明,铀、有机碳和常量元素在各个旋回砂岩中的分布与后生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成矿与非成矿层间氧化带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四川省内GPS数据研究垂直分层方法对层析结果的影响及大气水汽随着高程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垂直不均匀分层方法。与垂直均匀分层进行对比实验,不均匀分层的层析结果与探空水汽结果更吻合。由于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对流层低层的垂直分辨率相对较高,采用垂直不均匀分层方法得到的大气水汽的变化特征更加细致。考虑到水汽分布的不均匀特点,认为垂直不均匀分层更符合大气水汽的实际分布。四川地区的水汽层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垂直不均匀分层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伟晶岩型铀矿是北秦岭成矿带东段重要的铀矿类型,本文介绍了该类型铀矿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副矿物特征和年代学特征.铀矿体产于淡色含榴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伟晶岩脉中,围绕花岗岩体产出,形态复杂,随伟晶岩脉的形态而变化,呈似脉状、透镜状和不规则状,晶质铀矿为最主要的工业矿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含铀伟晶岩年龄为404.3±1.4 Ma,略晚于淡色含榴花岗岩体年龄,矿岩时差小,显示了岩浆成矿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早泥盆世丹凤地区进入后碰撞构造环境,秦岭岩群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铝含榴花岗质岩浆,随着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不断进行,铀元素以U4+形式与O2-结合形成晶质铀矿,在岩体内外接触带黑云母富集部位沉淀成矿.三叠纪后接受长期隆升剥蚀,侵入岩呈岩株出露地表,围绕岩株外带产出的含铀伟晶岩脉,表现为光石沟式铀矿床.随着隆升剥蚀作用的进一步加剧,侵入岩顶部相遭受剥蚀之后以岩基出露地表,在岩体的内接触带不规则形态的含铀伟晶岩出露地表,表现为陈家庄式铀矿床.依据成矿模式,预测伟晶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分别为大毛沟地区和纸房沟地区.   相似文献   
18.
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沥青还原沥青铀矿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含油气盆地均有铀矿床分布,油气在铀矿化中的作用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是广大铀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中铀矿石的偏光、荧光反射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首次在矿石中发现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脉,对脉体中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均受沥青脉的控制,是脉体中还原能力较强的轻烃类物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矿物中的铀和铁元素主要来自周围环境而非脉体本身。矿床可能存在多期油气活动,沥青铀矿可能主要形成于早期油气活动,晚期油气衍生的沥青质沿早期生成的沥青铀矿微裂隙充填改造。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已发现店头砂岩型铀矿床及多个铀矿点,但对于盆地南部直罗组沉积相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砂岩型铀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通过剖面实测、岩心编录,结合石油、煤炭、核工业地质钻孔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直罗—店头地区直罗组沉积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与铀成矿的关系及下一步找矿方向。结果显示,直罗组下段砂体厚度30~65 m、砂地比在0.6~0.75之间,为砂质辫状河沉积。直罗组上段早期砂体厚度10~38 m、砂地比值在0.15~0.45之间,为曲流河沉积;直罗组上段沉积晚期研究区位于湖盆中心所在位置,为滨浅湖沉积。沉积环境、沉积相、辫状河河道交汇部位、砂体厚度、沉积物粒度及泥岩夹层对铀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直罗组下段辫状河河道交汇或分叉部位应作为勘查重点,心滩亚相的含炭屑、黄铁矿砂质碎屑岩可作为铀矿化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砂岩型铀矿成矿动力系统为单元,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床与油气藏同盆共存的沉积体系、矿床(藏)聚集带之间的联系。认为油气多次运移促使砂岩型铀矿成矿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表现为油气初次运移使铀矿化预富集、油气二次运移使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作用中止与矿体封存、油气藏微渗漏使红色砂层中铀富集成矿等。笔者依据油气对砂岩型铀矿还原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吐哈式、东胜式、钱家店式3种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共存的基本模式,丰富了砂岩铀矿找矿理论,为多能源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