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甘孜-松潘地块、龙门山由于其构造上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受到中、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众多的研究集中到构造演化、变形、变质作用、沉积物源区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2.
松潘-甘孜地块三叠系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松潘-甘孜地块位居中国西南部,北邻华北地块,西与青藏高原毗邻,东南缘与扬子地块相连.该区出露的巨厚层砂岩SiO2含量变化范围大为48.64%~71.77%,稳定元素(Al2O3,Fe2O3,MnO)与不稳定元素(MgO,K2O,Na2O)基本持平,CIW值较低;La/Co值集中于3.0~4.5,Th/Co集中于1.0~1.5,La/Th值集中于2.7~3.1,Th/U值均大于4.0,轻稀土元素含量大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具Eu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布形态与上地壳一致;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分布于1500~1900Ma、700~900Ma、200~400Ma,与扬子地块、南秦岭的岩浆活动相一致.分析表明松潘-甘孜地块具有稳定的物源区,主要以扬子地块为主;其碎屑母岩应主要源自上地壳,以长英质成分为主.松潘-甘孜地块在三叠纪时期处于大陆岛弧环境,周边地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大规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明显减弱或可能已经停止,秦岭造山运动基本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93.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是中国大陆中重要的构造转换域,为探讨不同陆块及古洋幔的构造归属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该构造结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源区不具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REE)及其它不活泼元素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与岛弧无关的环境。变质玄武岩的 Sr 同位素组成受到海水热液蚀变或后期变质作用的影响而有所改变。Nd-Pb 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其地幔源区具有典型的印度洋MORB 型同位素组成特征(传统意义上的"Dupal"异常),从而说明其地幔源区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古洋幔构造归属的研究不仅为研究该构造结内各微陆块构造归属提供重要的约束,也为研究有关陆块间造山带的性质、发展与演化提供了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4.
锡石原位微区U-Pb同位素测年,样品制备简单,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性价比、高效率等显著优势,是锡多金属矿床直接定年的有效手段。然而,基体效应的影响和标样的缺乏是制约该方法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在He做载气以及加入不同辅助气(N_2、水蒸气)条件下使用锆石作为外部标准物质对锡石标准和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分馏校准,并采用TeraWasserburg图解法和~(207)Pb法对普通铅进行校正。分析结果显示,氮气和水蒸气的引入,可以不同程度的提升Pb、U信号强度;3个不同的锡石标准和样品在He做载气及不同辅助气(N_2、水蒸气)条件下获得的Tera-Wasserburg U-Pb下交点年龄及~(207)Pb法普通铅校正后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都与文献报道值一致,并未发现明显基体效应的影响,显示采用锆石标准物质对不同类型锡矿床的锡石样品进行原位LA-ICP-MS U-Pb定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通过中国地调局在新疆东天山浅覆盖区开展1∶5万化探示范项目,圈定了一批具找矿价值的铅锌银铜为主成矿元素的化探异常,通过异常查证和矿产评价工作,采用化探、物探、探槽工程揭露、钻探验证等综合技术方法,在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以铅锌银铜为主的矿产地,发现了阿奇山火山沉积-叠加热液交代改造型铅锌矿床、屹立火山热液型富银铅矿(黑矿型)、1288高点铜矿点等十余处。通过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目前确定阿奇山铅锌矿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屹立富银铅矿以其品位高、埋藏浅、开采经济价值高为特点。阿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成果揭示了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区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6.
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Mg同位素比值时,样品溶液中的基质元素可影响Mg同位素比值的准确测定。根据白云鄂博样品富含REE、Nb、Fe(REE质量分数可达10%、Nb质量分数可达0.1%)等元素的特性,本研究在评估测试溶液中Nd(REE)、Mn元素质量比对Mg同位素比值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富含REE、Nb、Fe等元素的特殊样品中Mg同位素的化学纯化方法。研究表明,当m(Nd)/m(Mg)>0.2、m(Mn)/m(Mg)>0.2时,REE和Mn的存在明显影响Mg同位素测定值的准确性,应予以去除。所建纯化方法首先是利用AG MP-1阴离子交换树脂,以10 mol/L HCl+0.001% H2O2溶液为上样介质和淋洗液,接取前2.5 mL淋洗液,去除样品中 Fe、Mn等杂质元素;然后利用AG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以2 mol/L HCl为上样介质和淋洗液,去除REE、Nb等杂质元素。所建方法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进行高REE-Nb-Fe-Mn样品中Mg同位素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康欢  李大鹏  陈岳龙  鲁震 《现代地质》2016,30(5):1026-1037
对保山地块东缘高Si花岗岩开展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 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高Si花岗岩为具钙碱性、强过铝质特征的S型花岗岩。锆石U Pb同位素分析表明,高Si花岗岩侵位于454 Ma,并含有800~1 100 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岩浆锆石具有与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同时代长英质侵入体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相似的岩浆起源。矿物化学、同位素组成及Melts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保山东缘高Si花岗岩为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高硅花岗岩母岩浆起源于该区沉积岩部分熔融;熔体形成后经高度分异演化,在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围岩;岩浆冷凝至固相线下部分矿物再平衡。保山东缘高Si花岗岩体与平河花岗岩体具相似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8.
新疆东天山15个花岗岩体中55个单矿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造岩矿物加权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仅占全岩稀土元素的25%;尽管在花岗岩成分体系中大部分稀土元素表现出相容性,但Eu是不相容的;矿化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中的长石以低ω(LREE)/ω(HREE)和较小的Eu正常(碱性岩长石的δ(Eu)〈6,斜长石的δ(Eu)〈4)为特征,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中的副矿物对全岩的稀土元素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99.
松潘—甘孜地块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大陆构造中重要的基本构造单元,三叠系碎屑沉积岩广泛分布,本文对松潘—甘孜地块的三叠系碎屑沉积岩4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及锆石U_Pb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4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特征非常接近,这表明松潘—甘孜地区的三叠系碎屑沉积岩具有相同的来源。明显的轻、重元素分馏和铕异常则表明碎屑岩源区地壳内有较的深熔作用。锆石Th/U比和阴极发光表明它们基本上来自岩浆岩物源区。SHRI MP结果显示206Pb/238U年龄集中在200~1000Ma和1600~2400Ma,其中1600~2400Ma的锆石年龄记录了扬子克拉通基底的形成事件;200~1000Ma的锆石年龄反映了青白口纪及东吴运动期间扬子克拉通强烈的岩浆活动。此外,中三叠世末期秦岭造山带全面隆升成山,也阻断了华北克拉通为该区提供碎屑沉积岩的可能,因此,松潘—甘孜地区的三叠系碎屑沉积岩来源于杨子克拉通。  相似文献   
100.
杨帆  陈岳龙  于洋 《现代地质》2022,36(4):1155-1172
鲁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是研究区域太古宙演化的重要地区。以鲁西地区西南部出露的正长-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正长-二长花岗岩为钙碱性、过铝质。锆石U-Pb年龄揭示正长-二长花岗岩侵位于~2 540~2 530 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主体由~2.70 Ga的TTG类岩石熔融形成,但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组分也参与了岩浆产生过程。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正长-二长花岗岩是由97%的新生TTG地壳组分部分熔融和3%的变质表壳岩部分熔融物混合形成。结合区域特征,我们认为正长-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中,该区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与板片俯冲后回撤作用有关,板片回撤过程所致的软流圈上涌为此类岩石的岩浆产生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