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0篇
天文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利用Berteli等人新算出的等龄线,以及Gunn和Stryker观测的恒星光谱(3130-10800)构造了一个星族综合模型.该模型能预计金属丰度在Z=0.0004-0.05,年龄在107-2×1010年范围内的简单星族(SSP)的光谱能量分布(SED).利用SSP,通过对不同时刻恒星形成率的卷积能够得到星系的SED的演化.我们计算出SSP以及星系在UBVRI系统和BATC15色中带测光系统中的颜色.计算出的从E/SO到Sdm各类星系的UBVRI颜色在年龄为12Gyr时都和观测符合较好.因此,我们的模型为正在进行的关于星系SED的多色测光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2.
根管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超  葛璐  陈建生  赵智 《地质科学》2015,(4):1280-1292
根管石是高等植物的化石遗迹,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指示剂。根管石及其相关特征不仅证实了古土壤的存在并反映出古代陆地渗流环境的演化, 同时为研究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植物古生态提供了重要信息。近几十年来, 国际上对黄土-古土壤序列、海岸带和蒸发盐湖等环境中根管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形成环境等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总结了根管石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概括了不同环境中根管石的形态、矿物组成、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碳同位素定年等特征, 论述了根管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3.
为弄清阿拉善沙漠湿沙层的水分来源,在该地区进行了人工模拟降水入渗的示踪试验。模拟单次降水量为59 mm,观察剖面最大入渗深度仅为46 cm,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降水几乎不能通过沙层入渗到地下水中。对4个沙丘湿沙层剖面中不同深度的含水率、Cl-、δD与δ18O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在蒸发能力极强的阿拉善地区,地下水是以薄膜水的形式,通过蒸发、凝结向地表运动,最终蒸发排泄。泉水、井水、湖水与土壤水中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具有相同的补给源,均来自于地下水。推断横穿阿拉善地块的杂多-雅布赖断裂带与狼山-日喀则断裂带中可能存在地下水深循环通道,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渗漏水可能是阿拉善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相似文献   
44.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断裂控制的石英脉矿床。为了解大湖金钼矿矿床成因,对大湖早、中和晚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早阶段主要发育水溶液和CO_2-H_2O型包裹体及少量的纯CO_2包裹体;中阶段主要发育CO_2-H_2O、水溶液和含子晶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发育很少;晚阶段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原生CO_2-H_2O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09~414℃,盐度为1.4%~12.8%;中阶段原生CO_2-H_2O型、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01~380℃和202~333℃,盐度分别为0.6%~12.5%NaCleqv和4.4%~12.2%NaCleqv。估算的早、中阶段CO_2-H_2O型包裹体捕获压力分别为106~217.2 MPa和90.3~128.7 MPa。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深成、低盐度、富CO_2的特征,表明其为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45.
基于质量守恒的示踪测速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示踪测井技术能准确测定地下水渗透流速,传统方法适用于没有垂向流的测井。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引入函数vv(z)和vh(z),并根据示踪剂质量守恒的原理建立了基于质量守恒的示踪测速模型,考虑了测井中水流垂向运动的影响。最后利用模型计算了存在较强垂向流的小浪底反调节水库6#井的渗透流速,计算结果与水库渗漏勘探结果一致,说明模型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能排除垂向流的干扰,模型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讨论了类星体各光谱特征对其色指数的影响以及色指数随红移的变化,随着红移的增加,位于Lya发射线短波方向的各种吸收特征进入了可见光区,内禀的禀的幂律谱和发射线强度的分布对类星体色指数及其弥散的影响将是次要的,各种吸收系统的作用将改变类星体色指数随红移变化的趋势,其中,Lyman系限吸收系统的影响最大,利用IUE观测的类星体光谱求得色指数随红移的变化,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7.
本文给出UK Schmidt 823天区,23~h47~m<赤经<24~h00~m,赤纬< 00°00′的四分之一区域内Q=4的类星体候选者106个的坐标,B_f~*星等及证认图。对其中Q≥5的天体进行了谱线证认,给出它们的红移值。  相似文献   
48.
我们利用Kodak IIIaF乳剂的UK Scbmidt物端棱镜光谱片对UKST 855天区进行了类星体和发射线星系巡天.选出了105个候选者,给出了入选者的坐标、估计星等、低色散光谱和证认图.对巡天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基于黑体模型,本对激变变星各成分的辐射作了定量的分析,并与观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简化模型与大多数观测拟合得较好。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激变变星不同成分在不同的波段对辐射贡献的相对比例,同时也为我们以前的统计结果给出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北京天文台类星体巡天工作,给出UK Schmidt 823天区,00~h00~m≤赤经<00~h13~m,赤纬≥+00°00′的四分之一区域内Q≥4的122个类星体候选者的坐标,B_j~*星等及证认图。对其中Q≥5的天体进行了谱线证认,给出了它们的红移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