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的模拟月壤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建桥  邹猛  贾阳  陈斌  马文哲 《岩土力学》2008,29(6):1557-1561
研究月面环境下的车辆地面力学,对保证月球探测车辆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的模拟月壤则影响其结果的准确度与可信度。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的模拟月壤,以月壤样本与JSC-1模拟月壤为参考标准,以吉林辉南县火山灰为主要原料、赤铁矿砂为辅料,通过调整试样的粒径分布与赤铁矿砂含量,使模拟月壤的比重、内摩擦角、凝聚力、承压特性、粒径分布、颗粒形态、矿物组成等参数接近JSC-1模拟月壤,并在月壤样本的参数变化范围之内,表明该模拟月壤可用于月面车辆力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2.
基于P2P的空间查询路由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对等网络的历史与典型模式,给出路由的基础概念.列举基于P2P的查询路由经典算法(Chlord、CAN、Pastry等)和相关改进算法(Kademlia、Emergint、SmartBoa等).结合空间数据的特点,综述基于P2P的空间查询路由算法,如共享兴趣点算法、基于Chiord构造内容访问、超级对象、位置复制和几何距离模式的算法.以及空间划分格网、依维度优先级的查询算法和服务封装算法.良好的空间路由算法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执行效率,推动空间信息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3.
在分析矢量栅格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矢栅一体化查询函数,基于PostgreSQL/PostGIS数据库,实现了支持栅格数据存储与组织的扩展数据类型,并对栅格数据类型与PostGIS矢量数据一体化查询函数进行了扩展实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矢栅一体化查询函数的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展及其机理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研究了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获得的粘性土龟裂网络的几何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龟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温度效应十分明显。温度越高,龟裂形貌越简单,龟裂条纹越宽,而在较低的温度下,龟裂的形貌比较复杂,龟裂条纹纤细且间距较密,表面比较破碎;从粘土矿物双电层理论对龟裂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在试验中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大部分龟裂都呈垂直或近似垂直相交,被龟裂分割出的区块形状多以四边形为主,其它多边形较少;最后提出了龟裂研究的下一步课题。  相似文献   
125.
卸荷模量数取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二期围堰计算为例,说明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E-μ模型中的卸荷模量数kur对计算精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资料得出加荷模量数k取决于土的成分和密度,并且得到加荷模量数与卸荷加荷模量数之比的经验关系,因而卸荷模量数可直接根据加荷模量数的大小来确定,由此所确定的卸荷模量数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6.
我国城市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从垃圾填埋场的场地选择,城市垃圾的成分及其工程性质、覆盖粘性土层工程性质,垃圾填埋场的结构优化设计,渗滤液的运移模型的研究等方面介绍我国城市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7.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1999~2007年与2011~2017年高精度GNSS监测资料,充分顾及GNSS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性,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形变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定量分析汶川强震前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壳应变率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强震前后研究区整体地壳运动具有一定继承性发展特征,均在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与小江断裂处形成明显的速度差异梯度带,且高应变率值也主要聚集在上述主干断裂及附近区域;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整体地壳运动速率量值,特别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地壳运动速度量值显著增大,羌塘、巴颜喀拉与川滇地块也呈现出加速向南东运移并推动华南块体的趋势。不同尺度下的应变率场反映出不同空间范围下区域应变积累特征,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在尺度因子q=7时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合理的最大尺度因子);当尺度因子q=6时,能较好地揭示出区域整体构造活动特性,即清晰地揭示出汶川强震后龙门山断裂处呈现出的显著主压应变、面压缩与最大剪应变率高值特征;当尺度因子q=3~7时(最佳组合尺度因子),可较好地综合揭示出区域地壳大尺度(整体)形变与局部形变特征。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主干断裂带,特别是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8.
李延  陈斌  徐祥德 《大气科学》2023,(4):1231-1246
基于多种大气再分析和降水资料、青藏高原台站、卫星观测等高原冬春积雪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以及理想数值模拟试验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频次和强度变化的关联及可能原因。分析表明:(1)基于站点观测的高原积雪年际变化特征显著,大气再分析数据、卫星反演资料分析呈现出一致性变化趋势。(2)高原积雪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频次与强度分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高原冬春积雪偏多,使得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发生频次增加,但华北中雨和小雨类型的增加占比较大,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大雨和暴雨发生频次增加的贡献。(3)积雪异常偏多年,高原热源作用减弱,500 hPa位势呈现清晰的“负—正—负”异常波列结构,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并加强,副高脊线偏南。在上述环流条件下,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北侧的气旋性环流使得水汽输送停滞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伴随大气垂直运动增强,导致该区域强降水的强度增强、频次偏多;华北地区受“鞍型”场环流结构控制,虽然较小量级降水频次增加,但水汽输送较弱,降水强度变化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高原积雪异常相关的中国夏季降水变化及其...  相似文献   
129.
黑龙江省呼玛县天望台山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呼玛火山断陷盆地边缘的天望台山火山机构北部。文章将该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阶段;(Ⅳ)方解石阶段。其中,第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富液两相型和富气两相型,另有少量纯液相型和纯气相型。各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280~320℃→240~280℃→220~260℃→200~240℃,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的特点,其盐度、压力、密度和成矿深度显示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特点。主成矿阶段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N2和O2,液相中离子成分主要有Na+、K+、Ca2+和SO2-4、Cl-。主成矿阶段流体的δDV-SMOW范围为-163.5‰~-131.9‰,δ18OV-SMOW范围为-11.2‰~-9.1‰,反映成矿流体为大量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主成矿阶段强烈的降温降压作用可能是导致成矿元素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此外,本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过流体不混溶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成矿流体强烈的降温降压作用,以及伴随着的流体不混溶是天望台山金矿床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0.
固化/稳定化(S/S)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置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与污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污泥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因此,探索高效、低廉和低碳的S/S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着重从污泥的种类、固化剂种类、主要技术指标、关键影响因素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以下主要认识:污泥按来源可分为河湖污泥、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3大类,由于不同来源污泥成分差别很大,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污泥的S/S处理,常用的固化剂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且无机固化剂占主导,目前最流行的是水泥和石灰,还包括一些工业矿渣、黏土等作为辅助材料;S/S的优劣主要通过两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浸出毒性;污泥的固化/稳定化效果主要受初始含水率、养护时间、固化剂种类、掺入量、pH值和Eh值等因素的影响;固化剂及其产物在污泥中形成骨架,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污泥颗粒胶结和填充大的孔隙,从而起到固化增强作用;固化剂及其产物主要通过物理包裹、沉淀和吸附作用,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从而达到无害化、稳定化目的。最后,针对目前污泥S/S技术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及方向,主要包括:改善污泥的前期脱水效率、进一步掌握固化体的变形特性、开发针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综合S/S技术、建立重金属离子固定/溶出模型和迁移模型、研发新型固化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