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跨区地质灾害意指涉及不同管辖区域。根据灾害地质作用及危害机制的空间特征,可分为灾害地质体跨区、跨区危害和次生跨区危害等三类应对情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此类灾害将会多见,尤其是后者情景。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但是,由于存在应急预案、应对资源和应对策略的跨区分异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操作层面的应对方案可资借鉴。相比非跨区问题,在预警响应与处置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42.
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赵家沟特大滑坡灾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发生滑坡,滑程近800m,堆积体积约40104m3,赵家沟村民小组60多间房屋被毁, 46人遇难。本文对旱季期间少遇的镇雄赵家沟特大滑坡灾害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久雨和采矿条件下滑坡失稳机理。从地质上,滑坡位于乌蒙山区常见的煤系地层区,上部为陡倾的三叠系中统灰岩、白云岩,中部为相对较陡的三叠系下统砂页岩地层,下部为平缓的二叠系上统页岩、泥岩地层,局部含煤,具有上硬下软的工程地质结构和上部富水下部隔水的水文地质结构,极易形成滑坡地质灾害。在地形上,形似靴状地形,上部陡峭地形导致山体易于失稳,而中下部开阔伸展良好的沟谷提供了远程的运动条件,较大的势能向动能的转化,容易形成高速远程滑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可将滑坡区分成滑坡源区、铲刮与堆积区、滑覆成灾区3部分,其中,高速飞行的滑体直接滑覆了赵家沟村民小组数间民房,同时,其余抛散的滑坡体沿低缓沟谷部位液化滑动冲埋多间村民房屋,成为特大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堆积层斜坡的地下水位上升,可使赵家沟滑坡稳定系数降低10%以上,说明对位于陡坡沟谷中的残坡坡积物来说,持久小雨也可触发滑坡失稳; 由于滑坡下部煤层较薄,顶板地层完整且距滑床厚达200多米,在20世纪60~70年代小煤窑开采情况下,对滑坡变形失稳没有明显影响。通过此次特大滑坡引发的社会问题,作者提出了加强特大地质灾害公共危机管理科学应对、加强煤系地层地区高速远程滑坡早期识别与风险管理和加强复杂地质灾害防灾专业知识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地震触发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的厘定是研究地震地质灾害和灾后应急救援响应的关键问题。笔者在野外典型地震滑坡实地调查和室内图件分析的基础上,以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岷县漳县地震和彝良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震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发震断裂的活动性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震区地形坡度和高差、距断裂带和水系的距离等4个方面。地震型地质灾害主要沿地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逆冲型地震较走滑型地震诱发的高位、高速远程滑坡数量多,方量大,危害严重。(2)地震震级越大,极震区地形坡度越陡,地层风化破碎越严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区。(3)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烈度等级大小无必然联系,部分低烈度区因处于高山峡谷区而灾害频发。因此,震后地质灾害排查要充分利用地震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和成灾规律,震中区和地震高烈度区不一定是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地震型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的分析为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范围预测及为灾后减灾应急响应方案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
地裂灾害的区域稳定动力学探讨——以西安地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程场地破裂灾害是区域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灾害效应之一,而地裂缝又是工程场地破裂灾害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以西安地裂为例,尝试对地裂灾害开燕尾服区域稳定动力学探讨,并就西安地裂灾害提出了几点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断裂构造工程效应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具体工程中 ,断裂构造特性决定了断裂构造工程效应 ,两者共同决定了对断裂构造的工程处理措施。通过对断裂构造工程勘察、工程效应和工程处理全过程的综合研究 ,理论解析了断裂构造工程效应研究的前沿课题 ,并给合工程实践 ,提出了基于理论模型的个性化断裂构造工程效应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46.
利用物理量场诊断结果,对格点场因子进行计算处理,通过逐步回归建立预报方程,试作我省春季冰雹的客观预报,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得到的预报方程因子物理意义清楚,分布合理,并从预防方程的因子分析指出,我省春季冰雹预报的主要着眼点应是:在南支槽活跃的形势下,着重考虑槽前及我省西南部的不稳定度,西北部冷空气的影响及我省上空的水汽辐合条件。  相似文献   
47.
正地质工作能够在建设安全城市中做些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地质人对城市防灾减灾有哪些意见建议?让我们来听听地灾防治专家和一线地质工作者怎么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城镇化进程举世瞩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应尊重自然、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在人口迁移和城市形态塑造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减轻灾害风险是建设安全城镇的主要课题。我国山地多,与丹巴、北川、舟曲、绿春等类似地形地质条件的山地城镇还有许多,有的位于河谷  相似文献   
48.
49.
遥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物元素含量的特征,利用遥感反演元素特征在地质工作程度低地区或者国外地质资料难以获取地区可以提供一个参数。本文根据元素含量与光谱关系,建立了波段相关斜率、波段的斜率指数、波段相关吸收深度指数、波段的相关多项式指数这4个遥感地球化学反演模型的指标,以西藏多龙矿集区为研究区,通过回归算法反演了铜元素遥感地球化学,并经过F检验证实反演可信,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最后把实测铜元素地球化学、蚀变遥感异常与遥感反演铜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对比,证实遥感铜元素地球化学反演结果较好,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遥感参数。  相似文献   
50.
滑坡运动距离是评价滑坡致灾范围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其预测方法一直备受关注。实际滑坡运动距离往往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而目前的预测模型往往给出一个确定性的计算公式,未考虑其随机性。基于此,首先,通过对前人提出的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滑坡运动距离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认为滑坡运动距离与滑坡体积V和滑坡前后缘高差H成正相关,由此提出滑坡运动距离的一般函数关系式;其次,基于“5·12”汶川地震诱发的46个滑坡案例,对影响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认为滑坡体积V、滑坡前后缘高差H及其组合VH对滑坡运动距离影响显著,并由此建立了滑坡运动距离的多元回归统计模型;最后,根据工程重要性的不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滑坡运动距离统计模型。算例分析表明,置信度越高,滑坡运动距离预测范围就越大,相应的搬迁和防护费用就越高,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置信度。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滑坡运动距离预测的统计模型,进而为滑坡灾害评估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