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
?????????????????????????????????????GPS????????????????????????????????????????4?????????????????????????????????????????????????????????????????????????壻??????????????????????????????????????????壻?齭???????????????????????????????????塣???????????????????????ζ?????????????????????????????????????????????κ??齭???????????????????????????????????????????????  相似文献   
12.
Three dimens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North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Thecrusttectonicstressfieldisoneofthekeyproblemsofgeodynamics,itsmaincontentsareaprobingintospatialdistributionanddynamicevaluationofcrusttectonicstressfield,thentracingtheevolutionprocessofcrusttectonicmovement,learningcontemporarycrusttectoniceventanditsmechanism,thuspredictingthefuturedevelopmentlawoftectonicmovement.Intheendof1970s,aseriesofpaperswerepublishedat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gnitudeofDeviatoricStressesintheEarth'SCrustandUppermostMantle.Theygavethebriefoutlin…  相似文献   
13.
虎牙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扩展的前缘断裂之一,其运动方式和强震活动类型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研究虎牙断裂带运动方式的差异性机理,对于认识地震发生机制与高原东向扩展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构建包含虎牙断裂带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介质流变性差异与断层几何形态对区域地壳变形及断层三维滑动速率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的动力学背景下,在虎牙断裂带南段,中下地壳介质流变性横向差异控制着断层以逆冲性质为主的运动,且随着中下地壳断层两侧流变性差异的增大,断层西侧物质的水平运动更易发生向垂向运动的转换.在断层两侧流变强度差1~2个数量级时,断层倾向滑动速率与走向滑动速率的比值达3.3~4.0,表现出显著的逆冲运动,与松潘—平武强震所反映的断层运动特征基本一致.相反,在断裂带北段,考虑断层两侧中下地壳较小的流变性差异时,断层即表现出明显的逆冲运动,这与九寨沟MS7.0等强震反映的断层以走滑性质为主的运动明显不符,表明虎牙断裂带北段可能不存在中下地壳介质流变性的横向差异,断层以走滑为主的运动方式主要受断裂带几何展布控制.研究结果为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同一构造...  相似文献   
14.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跨断层基线变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生后,鲜水河断裂北西段的侏倭、虚墟等跨断层测点基线测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核实结果认为基线异常属实.该异常变化是否与芦山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芦山地震发生前后鲜水河断裂北西段不同基线长度的变化特征.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三维非线性黏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PS观测资料、同震静态滑移量作为约束,通过开展多组数值模拟实验,探讨下地壳不同流变特征下,芦山地震发生前后不同阶段,不同跨断层基线长度的时序动态变化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侏倭、虚墟基线测点原始观测资料均表现出地震发生时基线长度减小,发生后短时间内反向快速恢复及增加的协同变化;2)在以GPS观测数据为约束的块体间差异性运动的动力学边界条件下,鲜水河断裂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3)模拟结果显示,地震发生时测点间距离迅速减小,表现为断层右旋的特征,这与实际观测资料反映的结果一致;4)鲜水河断裂带两侧地块的下地壳黏滞系数分别取10~(18)Pa·s、10~(19)Pa·s时,由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造成基线长度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尺度内快速增加.对比分析认为,地震后短时间内实测资料反映的基线长度快速增加的特征可能是黏弹性松弛效应与构造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7.0地震打破了Enriquillo断层近240余年的地震平静期, 可能意味着加勒比地区新的活跃周期的到来。 本文通过收集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 地球物理场、 发震构造、 震源物理、 运动学特征及应力场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分析由于海地地震的发生所带来的区域地震危险性等相关认识的改变。 通过对多学科资料的梳理, 分析利用多学科研究成果开展加勒比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思路, 以期为未来的中国大陆区域动力学模型构建、 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后在断层两侧的强变形与破裂带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为系统、定量研究同震地表变形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了走滑断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探讨了断层位错量、断层倾角、错动方式、上覆松散层厚度、沉积层土性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显示: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以断层为中心的近似对称单峰分布,强地表变形集中在断层两侧各50 m宽度范围,地表变形量峰值随位错量增加而增大,破裂带宽度也随位错量增加而增大,但增量逐渐减小,并趋于一个渐近值;断层倾角对地表变形与破裂带宽度影响表现为随倾角减小变形量峰值点向上盘小距离偏移;走滑兼正断位错引起的变形量峰值最大,但地表破裂带宽度最小,走滑兼逆断引起的变形量峰值最小,但地表破裂带宽度最大,直立纯走滑断层的两参量都居中;走滑断层地表变形量峰值随上覆松散层厚度增大而减小,但随厚度减小的速率逐渐变小,松散层厚度从5 m增加到20 m时,破裂带宽度随厚度增加而缓慢增加,但自厚度大于20 m时,破裂带宽度开始随厚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当不同土性覆盖层(粗砂、粉砂、黏土)厚度相同时,地震引起的地表变形量峰值自粗砂、粉砂、黏土逐次增大,当粗砂厚度为60 m以上时,3.6 m的同震水平位错已不能形成地表破裂,而粉砂的厚度为70 m以上,黏土的厚度则为75 m以上.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震发生后, 研究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的影响尤为重要.利用川西-藏东地区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考虑地表高程和粘弹性松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主要断裂带库仑应力累积速率和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龙门山断裂带年累积速率为0.28×10-3~0.35×10-3 MPa/a,这种较小的累积速率与龙门山断裂带强震较长复发间隔一致;(2)汶川地震的发生除造成震源区应力减小外, 还造成断裂带北东段不同程度的应力增加, 这与震后余震的分布基本吻合;(3)鲜水河断裂北西段、东昆仑、龙日坝、岷江以及虎牙断裂库仑应力水平增加显著,且汶川地震对于玉树地震的发生有微弱的加载效应;(4)汶川地震的发生造成鲜水河断裂带强震复发间隔缩短约52~104 a,是值得关注的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发生后,川滇地区陆续发生盈江Ms5.9,攀枝花Ms6.1和Ms5.6,姚安Ms6.0,盈江Ms5.9以及边缘区域玉树Ms7.1等系列Ms≥5.5强震,系列强震发生后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利用川滇地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汶川等系列强震间应力转移和断层间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并初步判定未来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接触摩擦分析单元和弱化带两种断层处理模式,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探讨了弹性模量、泊松比、摩擦系数、内聚强度等物性参数的变化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处理模式下,这些参数的变化对断层附近的应力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接触摩擦处理模式下影响相对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几次强震对甘肃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为目标,采用黏弹性体本构关系建立3D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在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挤压下,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对邻近地区的影响.通过降低强震发生位置处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2008年汶川MS8.0、2010年玉树MS7.1地震,计算了发生这3次MS7.0以上强震后50年内每5年的黏弹性调整过程,讨论了3次强震对祁连地震带及甘东南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尝试开展依据区域应力调整特征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的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